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深度分析:一汽-大众全新捷达

2014-05-07 13:56:13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宋菲

   22 年了,中国汽车市场在变,捷达也在变。你当然可以说这种改变缺乏新意,就像你可以说“苹果”设计来设计去也还是老样子一样,但果粉依然热情不变,因为他们爱的正是那熟悉的面孔

    Strengths 优点

    老捷达的优势为新捷达在市场中的竞争奠定了基础,更何况这次又配备了大众的EA211发动机+带有运动模式的6AT(AQ250)或5MT变速箱。据了解,这套动力系统出自大众新MQB战略项目,全铝缸体,重量更轻,油耗更低。即便如此,1.4L、1.6L的小排量在那儿摆着呢,还是会有人嫌动力不足,油耗也不像传说的那么给人惊喜。不过,先进的激光焊接技术和丰富的安全配置却被不少车主时常挂在嘴边。

    新捷达车身51%采用高强度钢板,激光焊接技术也有助于提高车身刚度。全系标配前排安全气囊,1.4L手动舒适型、1.6L手动舒适型和1.6L自动舒适型还可选装ESP电子稳定系统和前排侧面安全气囊,而1.6L手动豪华型和1.6L自动豪华型均配备了ESP、前排侧面安全气囊和倒车雷达。为了确保安全,大众还对新捷达进行了七项整车实验:进气系统试验、拓展试验、整车动力性试验、ESP专项实验、整车热力学实验、竞技性试验以及整车通过性试验。

    Weaknesses 劣势

    我们还是能在一些细节处看到减配。比如只能控制前排电动窗的驾驶员车门、不带有手动模式的AQ250 变速器、不带有关闭按钮的ESP 系统和不能折叠放倒的后排座椅。其实这些配置的成本微乎其微,减配也许是厂家为了突出捷达低于新宝来的定位。

    然而对新捷达的宣传始终没有离开高性价比、配置丰富这些字眼。不往远了说,就和近期“百名车主评新车”之一的车型上海通用别克新凯越相比,配置方面的优势就算不上明显,尤其能说明问题的是底盘操控方面。两者的前悬架相同自不必说,新凯越后悬架为双连杆加纵臂式独立悬架,新捷达却采用的是扭力梁非独立悬架;两者的前制动均采用通风盘自不必说,新凯越的后制动是盘式,新捷达却是目前已经很缺乏竞争力的鼓式。

    Opportunities 机遇

    新捷达的悬挂和后制动可能稍逊于新凯越,影响了一些驾乘舒适度,但捷达拥有标准的德系硬朗调校,操控感更佳,在高速时感觉更稳;新捷达比新凯越高35mm,这也为头部空间贡献了力量;坊间还一直流传着大众保养价格高的说法,但了解之后发现,新捷达7500公里首保之后的保养间隔为7500公里,而新凯越5000公里首保之后每隔5000公里或6个月一次,所以综合比较实际养车费用差不多。不过话又说回来,新凯越也是一辆销量十年突破二百万辆的紧凑经典车型,二者的老款都已退出历史舞台,新款却同样延续着生机。   

    根据中国汽车市场销量报告,一汽-大众新捷达今年8月销量达22412台,上市半年,全新捷达已4次问鼎该级别市场的销量冠军,展现了全新捷达“中国家轿第一品牌”的实力,成为当之无愧的A级车引领者。

    Challenge 挑战

    销量增长的同时,一汽-大众也不得不面对过于依赖A级车的现实。据了解,去年一汽-大众销量过百万辆,绝大部分是由A级车贡献的,而B级车迈腾的销量贡献仅为21%。另外有业内人士透露,一汽-大众的产品集中度高达48%,如此高的产品集中度必然是把双刃剑。由于产品线密集,其他品牌厂家很难再对该细分市场形成冲击,数据显示:2012年一汽-大众四款A级车在国内紧凑型产品市场的占有率超过13%;然而,由于缺乏其他级别及细分市场的车型,很难冲击更高的销量目标。 

    此外,产品线过于集中还会造成“内耗”。举个例子,新捷达售价11.93万元的最高配车型标配了自动空调、定速巡航、倒车雷达及电动天窗等,而与全新捷达形成梯度对接的售价11.98万元的新宝来1.6L自动时尚型,则未装备上述配置,全新捷达会不会抢走部分新宝来的用户呢?不用担心,一汽-大众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从未来发展方向看,一些更细分的市场将被开拓出来。

     16.04万

    2013年1~8月一汽-大众捷达销量

     22.10%

    占一汽-大众份额

     3.64%;9

    在紧凑车中份额及排名

     15

    截稿时,中国汽车质量共收到有关2013款捷达的投诉15起,涉及到刹车系统故障、发动机烧机油、挂倒挡打齿、空调冷凝器板损坏等问题。《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11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