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连队 吉普人生
记“jeep兄弟连”
文/宋菲 摄/jeep兄弟连
阵阵晚风吹动着松涛/吹响这风铃声如天籁/站在这城市的寂静处/让一切喧嚣走远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蝴蝶自由穿行在清涧/看那晚霞盛开在天边/有一群向西归鸟......

你可曾听过许巍这首《旅行》?采访“jeep兄弟连”时,这久违的歌声又静静淌过我耳畔,字字句句仿佛都在唱着他们的心情
曾有一个朋友告诉我,多年前他第一次包车进藏时路过一个小村庄,一个女孩拦住他们的车问是否要路过前面的镇子,司机说是,女孩便让与之素未相识司机给她在前面镇子打工的哥哥带去1000块钱。他生长于内地,对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纯粹十分震惊,从此便爱上西藏,欲罢不能。
在浮躁的城市中生活久了,其实需要找寻到一个安静地方来安置那颗依旧清澈透明的心。“塞人”已经平平淡淡地过了三十几年,当他觉得生活中一切都在顺其自然地发生时,他接触到“jeep兄弟连”,内心的激情重新被唤醒。说话的时候我的确能看到他眼里别样的色彩,“圈里人都管沙子叫作“黄毒”,因为那会让人上瘾,每一次旅行结束我都期待着下一次。”
之所以上瘾,因为旅途中充满未知。如果说上一秒还跟着车队在国道上枯燥地行进,突然间就可能遇见一个村庄,哪怕穷乡僻壤,也如世外桃源;穿越在漫漫黄沙之中,翻过一座刀锋,转过一个拐角,瞬间就可能有撼动人心的景致映入眼帘;到一个地方吃一个地方的特色美食,当地居民用当地最地道的烹调方法,让你舌尖上的味蕾永远充满新鲜感;一年四季,同一个地点,夏天还郁郁葱葱,冬天便枯藤老树昏鸦。不同的时间与心境,不同的队友通过车台、手台聊不同的话题,这很容易打开记忆的闸门,触动感性的神经,让人回想起那些事,那些人,和那一幕幕奇妙的缘分。
“行车途中,你无暇考虑相机专业与否,更不必考虑取景的艺术性,干脆透过前挡风玻璃立即按动快门,瞬间抓住独一无二的景致。”“大影子”拿过iPad,让我浏览他们屡次出行的战绩,若是能离开城市的纷纷扰扰,找一个美好而干净的地方,拍一些美得想哭的照片,留给多年后年老的自己,该有多么幸福。
然而,在越野的路上,救援与被救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坦然面对,它也是越野路上的一道风景。沙漠里的气候从来都变幻无常,一两场风足以令其中的世界变成另一个样子。同一条路,上次走可能还是一马平川,这次却可能需要救援。“咳嗽药水”说他们每每遇到有人陷车就像打了鸡血,不论赶路多么疲惫,都会尽力相助,在被救车辆脱困的刹那,一阵快感油然而生。
救援却也绝非仅凭借一腔热血就能铸就,更融合着智慧。“磐石溪水”有一次在库布齐沙漠,开着牧马人扎进一个鸡窝坑,沙坑陡得你站在边上往下看都犯怵。沙子又松散,要想开上来很难。“磐石溪水”屡试不成功之后杨队跳至坑底,上车,就像玩儿特技骑摩托似的,靠着惯性、离心力等一些物理原理使车脱困。这应该算是很高难度的动作了吧,万一临阵紧张,油门稍松车辆失速就很可能发生侧翻,恐怕“jeep兄弟连”里经验最老道的杨队才能胜任。
杨队,“jeep兄弟连”掌门人,十几岁开始接触汽车,2004年起成立了“jeep兄弟连”,作为一个有着军人情结的男人,对jeep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怀。二战时期,jeep开到哪个国家就证明哪个国家得到解放,jeep也因此成为解放与自由的代名词,而这种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成一种兄弟情,一种文化。在俱乐部文化更加成熟的美国,杨队曾遇见一对八十岁相互搀扶的老哥俩,这份四十多年的情谊也开始于一个越野俱乐部,一个是发起人,一个是会员,从互救到联手救更多的人。感动之余,杨队更坚定了方向。
浏览“jeep兄弟连”论坛时,我发现了这样一首队员有感而发的诗,话说得真切,道出了jeep精神的精髓,其中几段如是说:
Jeep
战火锻造的光泽
岁月蚀刻的名字
面对倏忽而至的繁华时代
比面对纷飞的炮火更让我惊恐
在这车水马龙的都市街道
我无所适从
我看到了那些香车宝马
金属的,真皮的,橡胶的,实木的...
我,是血肉之躯
我不是谁泡妞的法宝,炫耀的利器
我是岁月的老狗
当你看到我在城市的车流中踽踽独行
不能在几秒内爬升到时速百公里
不能呼啸着穿过人海,将他人视作无物
那是因为我见识过真正有价值的死亡
一些年轻而不朽的灵魂已刻入我的车架和轮毂
老兵永不死 只是渐凋零
我爱这和平,爱这繁华,爱这宽阔平整的大道,也爱你们那流线的造型和时尚的内饰但当你们看到我格格不入地出现在街头薄暮的余晖映射在我死板的前脸尽管我没有FD2,不能顺畅通过交叉轴测试你们也要相信我真正向往的,是陡峭的山岗,是连天的大漠,是无垠的苍穹我真正在意的,唯有自由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8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