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周岁报告

2013-12-19 09:35:44 中国质量新闻网

触底?反弹?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周岁报告

   2013年6月下旬,香港某媒体报道比亚迪电动出租车e6在进入香港一个月后,发生充电时充电盒事故。比亚迪方面6月20日发出“6月18日香港充电盒故障说明”,称“比亚迪壁挂式充电盒出现部分熔化现象。”虽然到记者截稿时,最终结论还未做出,但纯电动汽车的可靠性再次受到关注。此时,恰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出台一周年

名利很难双收

文/马宁

   新能源车的名利双收就像电影的票房,如果能做到名利双收意味着叫好又叫座,这是政策制定者和汽车厂商都希望看到的。当然,这样的好结果需要多个因素来促成,比如新能源车的价格、配套设施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新能源车本身。政府和企业很难通过媒体和营销让消费者相信在拥有百年历史的汽油机动车还会出现问题的如今,新能源车的质量可靠性问题会很少出现。事实上,新能源车在技术上也确实存在着质量可靠性瓶颈,需要有所突破。

    计划50万,私车4000台

   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研发和产业发展经历了中国数个“五年计划”的政策扶植和推动,目前已经有几十家车企参与到研究工作中,更有两三百款新能源车型申请进入公告。从2009年开始,随着“十城千辆”等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的实施,目前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25个试点城市示范推广各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计2.74万辆。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公共服务领域2.3万辆(包括客车、出租车及一些政府用车),私人领域仅为0.44万辆,且有一些是以租赁整车或租赁电池实现销售。

   这样的新能源车销售数量与中国屡次夺得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宝座相比,是绝对的“星星之火”,虽可能在未来有燎原之势,但就现状来看,未能获得受众群最大的消费者的认可,依然不是个好消息。来自J.D.POWER的调查预测,市场对于混合动力车以及电动车的需求可能并没有那么大,其增速可能并不如早前市场技术专家所谓的快,到2020年市场对全球混合动力车以及电动车的需求在全球汽车销售总量中的占比可能仅为7.3%。

   J.D.POWER关于全球新能源车份额占比的预测在中国市场上有了现实的佐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2万辆,而全年新车销量为1800多万辆,只占总销量的0.7%。加上2011年的8159辆,两年仅卖出2万多辆,离此前提出的到2015年累计销量目标50万辆还差将近48万辆。

   就在2013年6月,北京出台个人购买新能源车补贴方案,以购买一辆定价24.98万元的纯电动版北京汽车E150为例,消费者只需支出10.98万元即可。虽然北京此次补贴方案是否能激发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但从已实施类似政策的广州、上海等地的效果来看,消费者依然持谨慎态度。

    拦路虎并非基础设施

   购车有补贴等这些优厚的条件为什么没能撬动消费者的钱包?消费者对新能源本身技术成熟度的不信任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毕竟,2011年4月众泰电动出租车在杭州街头营运时发生自燃;同日日产汽车表示该公司已经收到部分车主关于电动车聆风(Leaf)启动失败的问题报告;2012年6月的比亚迪电动车电池爆炸案等等这些关于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车的事故经多家媒体报道后,消费者更加疑虑重重。

   在中汽中心主任赵航看来,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隐患在于电池,在受到撞击后电池会变形、起火甚至爆炸,这给汽车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同样是业内人士的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袁锋表示:“尽管一些电池企业宣布使用防爆、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但是我们还是无法确信这些电池的性能能如所说。”

   另外,纯电动汽车更多的电线是又一个隐患。这些高压通电的电线不仅需要经常做保养,还在车辆发生碰撞事故中加重对车内人员的伤害程度。所以在使用纯电动车的过程中,消费者需要及时了解车况以避免更多安全隐患的发生。

   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汽车并没有出现公共视野中的安全事故案例。以丰田混合动力汽车为例,据广汽丰田研发部部长郑兆树介绍:“混合动力是目前最成熟的新能源技术。丰田混合动力技术被称为‘世上最成熟的混动技术’,其易用性非常高,在驾驶、维修、保养上完全和普通车型一样。从混合动力走过15年历程看,其技术经过全球考验,至今从未有发生过触电的事例。”即便如此,丰田混合动力汽车也未能在中国延续美国的辉煌。从2005年在长春工厂的投产至今,普锐斯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刚过2000辆。

   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中,业内强烈关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被明确: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由此可见,从长远来看,纯电动汽车依然会在政策上得到扶持,混合动力汽车虽在可靠性上高于前者,但只属于过渡性车型。另外,由于国内厂商专注于控制成本,造成了新能源车在整车安全性、可靠性上无法与传统汽车媲美。最终企业还需要在解决电池体积大、重量大、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寿命短等问题上实现技术突破,才能走出电池品质不高——纯电动汽车销量低——研发经费投入少——电池品质难以提高的怪圈。

    标准同行

   袁锋说:“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因为车辆的特殊性,它需要比传统汽车更高的安全标准。”据了解,现在国家和汽车行业已经出台了46项针对电动汽车的标准。这些标准涉及纯电动、油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车等各类电动车辆,对整车、关键零部件、充电机、充电站以及充电接口等都有明确的要求。

   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和生看来,既然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隐患在于电池,特别是在受到撞击后,那么碰撞时的安全标准亟待制定。“目前我们的标准基本上是传统汽车的安全标准,但新能源车的碰撞要求肯定高于传统车,涉及电池的燃烧和爆炸等测试。中心目前也正在考虑制定新能源汽车的相关安全标准,但是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混动和纯电动需要分开进行测试,涉及到的环节很多,即使放眼世界来看,目前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标准作为参考。”高和生说。

   除此之外,2012年的11月,国内首家国家新能源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加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基础技术研究、标准法规的制修订研究、检测认证试验的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今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上,新能源车的数量由上一届的88辆增加到95辆,几乎每个企业都卯足了劲在上马新能源项目,特别是自主品牌,政策和财政资金的支持、企业的长期规划都为新能源车的发展加了一把火。新能源车在中国的从有到无体现了我国汽车技术的进步,但质量可靠性问题是一个必经过程,问题暴露其实有利行业健康发展,有了后盾的企业需要沉下心去研发,才有可能收获名利双收的明天,这个时间在业内专家看来应该是在十年之后。

    Tips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提出了发展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两种样本

文/马宁

   不久前,比亚迪董事局主席兼总裁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对企业在纯电动车技术上的储备表了信心,并放言“家庭消费一旦启动,比亚迪分分钟可以造出特斯拉。”其实在比亚迪的股东大会之前,随着特斯拉(Tesla)宣布10年来首次盈利,以及其股价的飙升,就有人将二者放在了一起,结果是比亚迪遭炮轰,这才让王传福忍不住在股东大会上挥戈反击。

   特斯拉之所以在中国被热炒,主要源于投资领域。由于其在美国的股价从长期横盘的20多美元一路飙升至114美元,其所用锂离子电池在中国的间接供应商随之在A股拉升5个涨停。而在此之前,曾为比尔·盖茨和贾斯汀提供电动汽车的菲斯科(Fisker)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商A123被中国万向集团收购。

   特斯拉的异军突起虽然与其定位、设计等密不可分,但其产品本身具备的品质才是重点,正如其创始人艾恩·穆斯克所言:“电动汽车也是汽车。”因此,安全性和驾驶乐趣对于一辆电动汽车来说依然重要。在这样的造车理念下,特斯拉有了自己的“绝活儿”——电池管理系统(将7000多节18650钴酸锂电池按69个一组组合成一块可安放在车底的矩形电池版)。

   这个绝活不仅为整车带来了超过480公里的续航里程,以及超过200km/h的安全极速。更重要的是,就目前来看,这款超级电动跑车并没有出现过因车辆本身或遭受碰撞,特别是电池问题引起的事故。基于此,特斯拉现在已经开始为奔驰Smart、丰田RAV4纯电动车提供电池配套。

   相比特斯拉旗下纯电动车的“零事故”纪录,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则有过“躺枪”的经历。深圳的那次事故虽然最终经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及工信部四部委专家组鉴定,“比亚迪的e6电动车安全性方面没问题。”但比亚迪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已经引发了关注。

   对于比亚迪来说,“铁电池”是它的杀手锏。铁电池全称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表示,与钴酸锂电池和锰酸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在高温下十分稳定,一般不会发生分解反应,即使发生了分解也不会产生气体,在安全和电池寿命的综合表现上最出色。另外,比亚迪e6纯电动车所用动力电池单体、电池模组、电池系统均采取了必要的安全设计和多重安全防护措施。300台e6出租车和200台K9大巴两年多的运营也为比亚迪带来了第一手的资料和产品安全的佐证。不仅如此,今年4月,美国长滩大巴运营公司与比亚迪签订了采购电动大巴K9的合同。尽管只是电动大巴,但比亚迪至少让人们看到了其在电动车领域的先进技术和成果。

   分别作为美国和中国这两大汽车市场上纯电动汽车的领头羊,特斯拉剑走偏锋走高端路线,比亚迪则在公共交通工具领域进行突破。这与各自国内市场上的汽车文化不无关系,不过二者倒是也有些共同点,比如政府的支持。曾有人分析,要不是美国政府对特斯拉3.5万美元/辆的补贴,它的盈利应该会需要更长的时间。技术上白手起家的特斯拉无法复制,已经是从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也不必成为人们眼中“中国特斯拉”,如果一定要将二者联系起来,我想比亚迪凭借多年在电池技术上的积累,也能在未来拥有特斯拉的“绝活”。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7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