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宁
尽管有的外刊媒体人撰文提醒读者看到“撞脸”的中国本土自主品牌车型也不要意外,还有的媒体认为中国制造商展出的新车型尚未成为受国际关注的焦点。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本土自主品牌正在酝酿一场2013年的“维新运动”。我们不妨以一个月前的上海车展作参照,自主品牌在全球首发的111辆车中占了83个席位,几乎让上海车展成为自己真正的主场
新战略 新LOGO
如果说几款车型的展示和上市还不能让业界对车企的未来看个明白的话,那么全新战略的发布则可以让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览无余地展示在所有人面前。
上海车展媒体日的前一天,东风乘用车以“自豪向前”为口号在上海正式发布东风乘用车品牌。东风乘用车品牌包括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东风风度三个子品牌,其中“东风风度”品牌为郑州日产东风品牌发布的全新品牌名称,三大子品牌凭借各自的产品线也覆盖了不少市场潜力大的细分市场。
其实未发布新的乘用车品牌前,在东风集团的大自主战略中,东风乘用车、东风柳汽和郑州日产无疑是自主乘用车发展的三个重点,而柳汽与东风集团的“血缘关系”并不明显,郑州日产的血统又很复杂,这显然不利于东风大自主的实现,因此将三个重要板块整合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与东风乘用车相比,奇瑞向“一个奇瑞品牌”的回归更加迫切,还选择了企业所在地安徽省对外发布,不过在上海车展上,奇瑞发布的国内第一个核心技术概念平台“iAuto”还是让奇瑞的战略转型更加具象。而将在该平台上诞生的第一款量产车α7虽然展示的是概念车,但还是引来了不少的围观。
在“分”与“合”之中,哈弗品牌的独立无疑属于前者。此次车展上,哈弗品牌首次独立参展,红底银字的LOGO还在长城汽车发言人商玉贵的微博中引来了诸多评论。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采访时曾称,希望将哈弗打造成世界前三的独立SUV品牌。他补充说,“另外两个分别是路虎和Jeep,当然,我更希望能成第一。”
应该说,与每个自主品牌都有新车、概念车相比,在车展前及车展期间宣布新战略和新LOGO的企业并不多,但他们所反映出的本土自主品牌对市场、渠道、技术、产品定位认识的改变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更多的自主品牌。不论是分还是合,走向成熟是他们的共同特点。
概念车不再“打酱油”
何为概念车,我们不妨简单地将它看做是企业前瞻设计、技术的载体,科技感、未来感、原创性的DNA不可或缺。曾经,这些词与模仿、逆向开发的本土自主品牌一点都不沾边,即使在之前的车展上看到一辆很炫的自主概念车,你会发现它真的就是个模型,或者就是一个壳子,连门都打不开。
不过在这次上海车展上,自主品牌展出的概念车不再是个模型,有的甚至让业内看到了量产的前景。如果从目前SUV市场的持续发力来看,上汽MG CS概念车的量产可能性很大,而来自官方的消息是,这款车如果量产,将搭载1.5T和2.0T的高性能发动机。再说说此次车展上备受关注的长城汽车,其展出的新能源概念车H7和欧拉虽然被认为将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停留在概念阶段,但长城借这两款车传递的信息和一些设计、技术积累还是值得期待。
吉利的KC概念车虽然与沃尔沃YOU概念车有几分相似,但毕竟二者的关系也不会让这分相似有山寨的议论。据说KC概念车的内饰融合了西湖断桥、中国服饰、中国传统画卷等灵感,如果真能采用更多沃尔沃的技术,这款有望量产的车会是吉利旗下的一款高端车,竞争力甚至会高于EC8。
多款形似奔驰的车推出后,北汽的“模仿”能力众人皆知。其带来的两款概念车concept 900和concept500很是吸引眼球。前者显得非常前卫,后者则像是在“向北京吉普212致敬”。虽然一个走设计风,一个走复古路线,但二者的共同点就是短期量产的可能性不大,北汽现在应该是将精力用在绅宝上的时候。
众多车企之所以不惜重金打造概念车,其实是在为新技术、新设计找一个载体,更重要的作用在于试水市场,为后续车型的开发提供参考。事实证明,目前市场上不少热卖车型正是当年的概念车。与此相比,自主品牌概念车的“存活率”目前还不能达到国外品牌的比例,不过从近几年车展上的自主品牌概念车来看,虽然不乏“打酱油”的纯玩概念,但概念车的设计和其搭载的技术还是让业内看到了本土车漆的投入和重视,这对于自主品牌产品的研发是个好消息。
走上“T”台
上海车展算是各个车企和上千款车型的秀场,但这里的“T”不仅仅是展示的平台,更代表自主品牌的涡轮增压之路。
当油耗和排放越来越苛刻,依靠VVT、CVVT、DVVT等技术难以做到动力和燃油经济性的有效平衡,特别是有了大众的推广,连日产等日系品牌也在试水涡轮增加车型。自主品牌加入进来技术上和品牌认知方面的问题都是需要积极面对的,也是难以绕开的。即使博格华纳涡轮增压乘用车系统中国区总经理沃尔克·温格表示:与国际品牌车企相比,中国自主品牌涡轮增压技术至少落后五年以上。不过他也认为,目前自主品牌车企现正依靠有经验的涡轮增压供应商在快速的赶上,以弥补差距。
所以,在本届上海车展上,多个自主品牌的新车都有涡轮增压版本的车型展出。比如江淮、长安致尚XT、纳智捷S5、广汽传祺等。而且在各自主品牌新发布车的数量中,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也占据了系列中的大部分型号,它们中的一部分还有望在短期内进入消费者的视野中。
合资自主加足马力
如果说从参展面积来看,有的自主品牌实现了颠覆,那么从品牌来讲,更多合资自主品牌的出现则给自主品牌扩大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从车展前的3月到车展正式开始,接踵而至的合资自主品牌一时让人觉得有点应接不暇。 一汽丰田的“朗世”、华晨宝马的“之诺”、东风悦达·起亚的“华骐”、北京现代的“首望”,以及广汽丰田尚不知道品牌名的合资自主品牌。除此之外,已经被大家熟知的广汽本田理念、东风日产启辰、上汽通用五菱宝骏的都带来了更新产品。
目前的市场上,理念S1、启辰D50、宝骏630、思铭等车型已经在售,但其他合资主品牌或是致力于电动车,或是还在概念车阶段,似乎离消费者的距离还较远。不过从车展期间车企公布合资自主品牌的频率来看,可谓是加速袭来。而广义范围内的自主品牌似乎也在加速前进,但这其中是本土的自主更胜一筹,还是合资自主有优势,则要看市场的反馈了。
对于本土自主品牌来说,“家门口”的车展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平台,更何况如今的上海车展的全球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虽然本土自主品牌的崛起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且不少本土品牌厂商目前仍处于价位段的中低端,但正如贝叶思咨询报告所称,仅从上海车展的概念车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本土品牌厂商正在力图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地将产品向中上游移动。比如长城、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安、江淮、力帆、众泰等本土品牌都展示了丰富的产品线,包括SUV、MPV、传统家轿等,比亚迪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示了“秦”,以及比亚迪与戴姆勒合资品牌腾势(DENZA)旗下首款电动车试制车版的发布⋯⋯如果本土品牌厂商继续通过不断的合作、研发和积累,就能够成功地占领到中端市场的一定份额,那么,本土厂商崛起的趋势将会进一步明朗。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