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卷首语]削“苹果”不如造盔甲

2013-11-18 10:15:15 中国质量新闻网
虎炤张

  如果消费者的权益不能得到保证,我们怎么办?有两种选择摆在我们面前:一种是利用央视这样的强势媒体第三方,掀起报道浪潮,逼迫企业作出改善的承诺;二是利用法律的武器,打造保护消费者安全的一整套钢盔和铁甲。今年3·15以来,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第一种武器,从汽车到手机再到席梦思床垫,央视的报道层出不穷,特别是针对美国苹果公司的媒体攻势最为强烈,如同著名的APP应用软件“削水果”一样,苹果自己也被狠狠地“削”了一顿。但这样的作法真的能一劳永逸吗?

  第三方,特别是媒体在质量事件中的作用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其本身不具备行政或法律上地位与职能,也不具备官方技术检验机构的权威性,因此过分强调单独行动,反而会增加自己陷入法律困境的风险。最近一些网站的冒险行动就证明了这一点,它甚至有可能将公众的注意力从可能存在的产品质量问题上转移开,伤害媒体自身的公信力。


  今年《汽车三包》、《汽车召回》两项法规的密集实施,势必会给汽车厂商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压力,特别是质量管控和售后服务部门。在这种情况下,车企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系统优势,打造一套上阵的特殊盔甲,将投诉率、三包申诉率和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将投诉解决率、质量与服务满意度提到最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口碑宣传点,进而拉开与竞品的距离,这套盔甲没准儿还能成为一种新的营销策略。以此为契机,2013年的汽车市场竞争态势有可能在三季度后出现新的变化。我们大胆地设想一下,在明年3·15之前,以质量安全口碑为利器,某个车系或某几个品牌打破现有市场格局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方面,以长城为代表的自主品牌和以丰田、日产为代表的日系品牌,均有突破的机会。而大众如果能处理好DSG召回的实施效果问题,也仍有把握坐稳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

  目前《汽车召回管理条例》已经实施了四个月,距离汽车三包正式实施也只有不到五个月的时间,无论是企业、政府主管部门,还是消费者、第三方机构,都需要利用这段时间来考虑如何认真地对待汽车召回和三包的法规,要用好它,就可以让消费者得到保护,也可以让企业有效地规避风险,更能让媒体第三方既打造影响力,又保护好公信力。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5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