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贾江伟
撤销政府在捷豹品牌里的“黄金股”标志着撒切尔方针上的重大改变。因为在1986年,她仍不允许福特收购国有的奥斯汀罗孚集团(AustinRoverGroup)想想那个刚刚去世的人曾经给英国汽车业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制造商开始在英国建立装配厂,当时首开先河的是日产品牌,它于1986年进驻英格兰东北部港口城市桑德兰,成为入驻欧洲的第一家日本工厂。对于铁娘子来说,这是个有着独特成功意义的开始。
撒切尔对全球汽车业的真正影响更多体现在那些豪华品牌的命运上。1989年,撒切尔决定改变方针,允许外资拥有英国汽车品牌,并从捷豹开刀。那年的10月,撒切尔撤走了政府所持有的捷豹“黄金股”,该股原本是为了防止捷豹被出售给外国公司。随后很快便引发了通用汽车和福特之间的竞标争夺战,这两家车企都认为捷豹品牌拥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几个星期后,福特最终花费25亿美元(相当于目前的46亿美元)赢得了胜利,而失败后的通用汽车也不甘示弱,立即以收购萨博50%的股份作为回应。
就这样,福特和通用汽车突然间都参与进了欧洲豪华汽车品牌商业争夺中,但对于这两家车企来说,未来持久的苦恼才刚刚开始。从此以后,欧洲很多家豪华汽车品牌都成了被收购的目标:沃尔沃、路虎、劳斯莱斯、宾利和玛莎拉蒂。虽然收购陆续完成,各大车企在收购和运营这些汽车品牌上却花费了大量精力。
撤销政府在捷豹品牌里的“黄金股”标志着撒切尔方针上的重大改变。因为在1986年,她仍不允许福特收购国有的奥斯汀罗孚集团(AustinRover Group)。此前的1985年,在捷豹分离出奥斯汀罗孚集团并私有化后,撒切尔夫人坚持英国政府保留“黄金股”。
这个特别股本应在1990年年末到期,但是撒切尔及她的团队并没有延期,而是在到期前的一年多下达撤销决定,个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捷豹的买家购买欲很强。当时的并购来得很突然,也很出乎人们的意料,甚至捷豹的高管们都没有被提前告知这个消息。
现在想想,如果捷豹品牌当年被政府保护起来并且培育一些年,那会发生什么呢?的确,捷豹公司当年确实受到1987年股票市场崩盘的中伤,但是它或许会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活跃期获得发展。
1994年,重新命名的罗孚集团(将路虎与奥斯汀罗孚合并)被宝马收购。到2000年,那项收购试验以失败告终。路虎被卖给了福特,它与沃尔沃、阿斯顿马丁一起成为命运不济的福特首席汽车品牌集团PAG(PremierAutomotive Group)的一部分。
最终的结局是,捷豹、路虎、沃尔沃和阿斯顿马丁都被福特汽车卖了。如果福特当年对诸多豪华品牌没有那么贪婪的话,林肯或许会受到人们更大的关注。通用最终也放弃了萨博。
如果捷豹当年作为独立车企存活下来,那么萨博、路虎和沃尔沃或许也会进行同样的尝试。那样的话,20世纪90年代汽车企业将会是个完全不同的局面。可惜英国和瑞典政府当年并不愿去保护那些国家财富。
在我看来,健康、有活力的小型豪华汽车公司或许更容易在与大型车企的战略性合作中获得发展,而非被收购成一家子公司。撒切尔夫人经常凭借自己的直觉去行事。回溯到1989年的那一刻,铁娘子或许本应该坚持自己起初的直觉,紧紧握住捷豹的“黄金股”。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5月刊
(责任编辑:)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