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叫我‘汽车’或是‘几只轮子’,我是奈特工业2000号。”“如果我们失败了,我想告诉你,我们是好搭档,我们是手心手背。”
时间再向前倒推半个世纪,当汽车电子还仅仅局限于无线电收音机、自动升降车窗的时猴,“汽车人”已经不知多少次出现在儿时的梦里。今天,汽车逐渐被高科技的电子化、智能化武装到牙齿,轮子上的沙发正在变成轮子上的电脑,虚幻世界中的“汽车人”正踏着七彩祥云而来。
选择:不要一味求新
汽车高度电子化的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什么?看看你身边就能发现一二。新手倒车时不必再忍受老司机的嘲笑,自动泊车或遥控驾驶功能可以轻松帮你化解尴尬;从超市出来,双手拎着大包小包,只需通过脚、腿部动作感应,电动后备厢门便可自动开启与关闭;中途迷路,不必不知所措,只要轻松按下按钮进行汽车安全信息服务,最佳线路、行驶时间、路况等信息很快被规划好发给你;北京五环外的郊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间行车,红外线热成像摄像头可探测到约100米内发出热量的物体,并通过热量水平的不同区别人与动物,确保安全??
从安全性、稳定性到便利性、娱乐通信系统,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深入到汽车的方方面面。据统计,从2000年至2012年,平均每辆车上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23%增至34%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48个,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
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高科技功能很丰满,手里的预算很骨感,相比于花里胡哨的功能,价格才是最终决定消费者选装与否的关键因素。“正是由于价格偏高,高科技配置若想融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还需要一个过程,技术成熟之后,成本才能下降。谁不渴望拥有更丰富的配置呢,但如果差价很大,某些有市场需求的配置也可能要被消费者放弃。”汽车行业评论员郎永强表示。
然而,也有消费者一味追求高科技配置,认为最先进的就是最好的,而忽略实际用途,甚至有可能车开了几万公里或直到报废,很多功能一次也没用过。北京汽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王凯明认为,“这些高科技配置没有最先进,只有最适合。”正如王凯明所说,国外的高速公路比较发达,车速比较快,高科技的定速巡航的普及是有道理的,因为确实可以为长时间高速驾驶的人员带来一定便利。不过要是放到中国,定速巡航的实用性比较低,尤其对于不常跑高速的消费者来说,就更没必要花这个钱。看来,消费者选择高科技配置时应该更注重实际需求,不要仅考虑到技术水平这一点。
当然,也有人对这些高科技配置提不起兴趣,网友在论坛里争论:“基本安全配置具备就好了,行车安全主要取决于人的意识与驾驶习惯而非配置。”“这话没错,但你能保证没有特殊情况发生?能保证别人不撞你吗?就像安全气囊,几百几千辆车里可能也就一辆车能用得上,几千块钱挺贵的为什么还装,关键时刻真能保命啊。”
使用:高科技也会犯错
有汽车厂商是这样宣传汽车高科技配置的,90%的交通意外都归咎于人为错误,若是借助先进的辅助系统,很多事故可以避免,即使实在避免不了,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伤害。人容易犯错不假,但高科技也未必天衣无缝。
《品质汽车》记者查询了中国汽车质量网有关汽车高科技配置的投诉,电子油门、电子助力、电子防盗系统、自动驻车、遥控钥匙、倒车雷达等方面无不涉及,然而投诉量比较突出的要数车载导航。据统计,自2010年7月至2013年3月,中国汽车质量网上共接到有关汽车导航的投诉340起,涉及的问题包括死机、地图版本陈旧等等。投诉中有一些车主抱怨: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地图版本更新不及时,有时导航无法正确指明道路;有的导航不能正常使用,行车过程中不能准确判断车主所在位置;还有的导航系统经常死机。无独有偶,J.D.Power最新的调查同样显示,美国车主对汽车出厂设置的导航系统满意度也持续下降,而依赖智能手机导航的人数在不断上升。
导航系统一出错,非但没有提供便利,反而给车主添了一大堆麻烦,难怪投诉量大、满意度降低。不过话又说回来,导航毕竟没有对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而万一跑高速时定速巡航失效,那就是真的惊心动魄了。采访中,《品质汽车》记者发现,还真有不少安装了定速巡航功能车的车主只敢在车少的路段使用,依他们看,“毕竟高科技也会犯错,路段车多时万一出故障呢,靠高科技毕竟不如靠自己的脚去控制油门与刹车更放心。”
据了解,关于定速巡航,比较极端的案例是去年年底发生的“定速巡航门”事件,车辆定速巡航失灵,车主在以125公里/小时的速度狂奔一个半小时后,最终与警方安排好的一辆大货车相撞才脱离险境。虽然经技术部门确认,车辆只有在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制动系统、发动机系统、变速箱系统等4个系统同时出现问题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发生该事件中“制动踏板踩不动、定速巡航无法关闭、挂N挡时速没有变化、发动机无法关闭”的现象,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尚未发生相同情况,但高科技的可靠性还是受到了车主的质疑。
“毕竟,汽车电子化、智能化仍处在发展阶段,技术未完全成熟时难免不稳定,但汽车走向电子化、自动化是一种必然趋势。”郎永强认为,就我国来看,目前汽车电子产业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具体到配置上,ESP在国外已经标配,2013年欧盟也要求全部汽车安装自动刹车,但这些在我国都还没有实行。
维修:故障复杂性提升
由于电子系统具有与生俱来的隐错,而且电子部件的数量与隐错数量成正比,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部车子电子化、智能化配置越丰富,其故障发生率越大,故障的复杂程度也越高。“这种复杂性正是由机械化、电子化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造成的。”王凯明解释说,有些故障的确是通过电子化表现出来,但问题的根源并不确定,也有可能是机械问题造成的。
“这就对汽修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汽车自动化、电子化的发展,4S店的维修技工正在朝着机械、电子方面进行分工。但目前我国4S店有些技师还不是特别擅长修理电子化配置。”郎永强说,今后汽车修理的概念也会有所不同,以前机器坏了拆开来修,而现在的电子化配置基本上都是一体化拼装,无法解体,因此所谓修理,也只不过是判断故障后进行更换。
面对使用、维修成本的提高,有车主考虑着在市场上自行安装会更实惠一些。就拿GPS来说,原厂的升级较慢,而且价格与升级费用都比市场上的某些品牌贵几倍。对此,专家建议消费者应注意品牌的选择,并到正规地点安装,否则,加装的电子配置可能会与整车的电器系统相互干扰,造成故障。
“正规品牌的软件设计不仅仅包括程序设计,安全模式也很重要,就拿定速巡航来说,什么情况下减速,什么情况下自动解除,都要被全面考虑进去。”王凯明还提到电子部件的改装,建议按照专业的技术方案进行,以免带来安全隐患。“以氙灯为例,氙灯后面有一个放大器,如果安装不恰当,放大器工作时会干扰安全气囊,导致安全气囊的误爆。”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