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品质话题]出租出租奈若何

2013-09-09 10:09:32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宋菲

    除了富二代和出门基本靠脚的人,城市里有谁没有打过车呢?出租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它的安全性与我们的生活质量休戚相关。对于出租车安全性问题的讨论,其实不仅仅是每天与车打交道的汽车编辑,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感受谈谈

    李熙:出租车购买是为了盈利,所以价格相对私家车会便宜。厂家可能根据出租行业的特点把舒适性配置降低以节省成本。比如说出租车的变速箱形式基本上是手动的,出租车司机也觉得开自动挡舒适,但考虑到油耗,只能用手动挡。再比如说很多出租车的玻璃还都是手摇的,CD减配也可以接受,毕竟很少有人打车要求听CD。出租车价位曾经是分档次的,记得我小时候北京一块钱一公里的是大发,一块二是夏利,两块钱好像是皇冠,现在价格基本统一了,不管是捷达还是伊兰特,大部分两块钱一公里,因此,现在出租车在舒适性上基本拉不开档次。但再怎么降低成本也不能在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配置上做手脚,否则说句不好听的,跟路边的黑摩的没什么区别了。

    管建:出租车使用频率本来就比私家车高,再换个班,一天二十四小时有可能十八个小时都在路上跑,所以出租车发生事故的几率会更大,如果再减少安全配置就是对乘客极大的不负责任。

    安涛:而且像遇到雨雪天气,私家车可能就不开了,而出租车则不然,不管什么天气都得出来营运,所以像ESP等很多安全配置在湿滑路面还是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的。

    管建:这些安全配置平时看起来好像有没有都无所谓,但关键时候都是救命用的。

    李熙:所以说出租车的安全配置理应比私家车更全面。出租车行驶里程远远多于私家车,如果私家车一年跑一万公里,出租车可能跑十几万,像武汉新爱丽舍出租车把刹车盘减小的做法我认为最不可取,本来出租车载客较私家车就多,这种情况下对刹车盘消耗更大,怎么可以再在刹车盘上缩水呢?

    牛刚:再从乘客方面来说,安全意识薄弱,如果后排乘客系好安全带就不会出现头撞在前排屏幕上的的悲剧了。

    李熙:现在已经把出租车当成移动的广告工具了,按理来说不应该装这个屏幕。

    牛刚:可是私家车也有带屏幕的啊,所以说这事儿主要问题在于不系安全带,国外在这方面有严格的法律规定,没系安全带就应当承担责任。

    管建:不仅乘客,应该说咱们国家的很多人都缺乏安全意识。一些人都不确定出租车后排到底有没有安全带,为了整齐,它们通常都被用布包起来,而且乘客上车之后司机也不会提醒。前两天我打车,眼看着发动机故障灯亮着,司机就这么开,都不知道存在多大的安全隐患。司机说了,只要车能走他就敢开,不愿意花自己的钱修理,也没有那么多时间耗在修理厂。比较大的出租车公司都有自己的修理厂,但是维修周期通常比较长。司机要是自己找一个地儿,又便宜又快捷,不耽误拉活儿。所以说出租车司机基本上换的都是假件或者副厂件,很少有用原厂件的。

    牛刚:武汉新爱丽舍出租车没有ABS、刹车盘减小,这事儿说起来绝对是神龙汽车公司的问题,不过,作为一个职业出租车司机就应该适应刹车的力度。每辆车的刹车都不一样,德国车刹车就是比日本车灵,难道说开惯了德国车,再开日本车就有理由撞车吗?既然知道刹车盘小,作为一个职业司机而且是每天都在与这辆车打交道,就应该估计到刹车距离。小面的刹车性能自然没有宝马奔驰的强,难道人家开小面的就老得追尾了?所以说不能单纯把减配作为出租车安全性能降低的惟一理由,司机的素质也很重要。反正我打车就有这种感觉,10个司机得有9个不会开车,该挂二挡的情况挂三挡,该挂三挡的时候不挂挡,还有司机为了抢活儿违章停车。我认为对出租车司机素质的要求以及对他们的管理应该更严格一些。

    安涛:这事儿往根源上说,如果一个地区将出租车的标准定到一个级别上,厂家怎么可能赔钱提供更高的配置?

    牛刚:而且在这件事儿中,神龙没有违反规定,你找不出哪条哪款证明人家不合格,法律法规制定得本身就比较模糊。

    李熙:咱们国家的出租车公司基本上都是国有的,在这种垄断的情况下很难展开竞争。而有些国家则不然,司机个人采购出租车,竞争空间很大,比如说迪拜的出租车还有兰博基尼呢。车越好载客机率应该越高,就好像我有时候打车,如果空车特别多,有伊兰特就不打捷达,有索纳塔就不打伊兰特。

    安涛:据我了解,德国的私家车通常都是E级,很少有S级的,然而出租车基本上都是S级。

    牛刚:欧洲一些国家的出租车为什么更愿意选择奔驰,据说因为厂家可能会给你承诺一个很好的售后保障,10年发动机免费维修甚至更换。

    李熙:总之,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出租车在人们脑海中的事故发生率不低。要想提高它的安全性,不是单独靠某一方能实现的。政府、车企、出租汽车公司、司机以及乘客都有责任维护出租车的安全运营。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3年2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