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品质话题]插不插电?

2013-08-30 08:58:43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宋菲

    今年国务院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概念被抛出来,引起热议。其实,无论插不插电,不过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大方向下百家争鸣。理论可行还不够,能否在中国一家独唱,还要等待实践的检验

    李熙:我认为这个目标几年之内很难实现。配套设施是很关键的。现在你买纯电动车,厂家送充电桩并免费安装,不过,前提是你必须有车位。然而在中国,根本无法实现每辆车都有一个车位,也不可能为每个车位配备一个充电桩,哪怕是为每个车位配一个插销都很难实现。另外,不法分子会不会通过这种外设的充电设备偷电,或是对充电桩进行破坏?如果要安装保护装置,占地面积就更大了。种种可能性都制约了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发展。

    牛钢:不过,我看过雪佛兰沃蓝达的一个测评,直接用220V普通电源就可以充电。

    李熙:但是你充几个小时可能才充上很小一部分电量,只能应急用。

    牛钢:充一宿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五六十公里的用电需求。

    管建:即使如此,但对于目前的中国家庭来说,实用性太低了,在家里充电如何实现?如果配套设施跟不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应该会给车主带来不少麻烦。

    李熙:对。生活在北京,每天上下班平均里程也就四五十公里,理论上插电式混合动力是可以满足这种需求的,但如果逢年过节出外郊游,来回七八百公里,在外面如何进行充电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纯电动车面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也会涉及到。

    安涛:如果我买了一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只能局限于在城区使用,出游出行一个家庭至少要有两辆车,这样对交通影响岂不是更大。

    李熙:个人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如果想得到普及就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把插电式改成无线充电可行性会更强,只要离充电桩三五米就行,当然现在也就实现半米到一米的距离。如果靠一根电线,在中国很难普及,往小了说,万一电线被剪断了或者插销被拔掉了怎么办。

    牛钢:我听有个车主说在写字楼的地下车位充电,不能在自己的车位上,得到距离传达室近的车位上,拉一个插线板,还得特意让保安看着,很麻烦。然而开车最主要的是为了方便,你如果把它变成一种非常麻烦的事,肯定没人乐意。

    李熙:不仅麻烦,实际使用的效果可能也不是特别理想。插电式不像纯电动车,比如说比亚迪E6,电池组很大,能跑三百多公里。混动的电动机不可能太大,电池组、电动机都得特别小,所以很可能充了一宿电,上马路跑一小段又得用汽油了。

    管建:因此省油的效果也不一定十分明显。我们试驾过一辆2.0T的混动,油耗十多个,跟汽油车没有什么区别。

    李熙:再加上企业安装和车主保养充电桩,成本就更加提升了,除非政府负责。

    牛钢:即使是国家给安装充电桩也不太现实。北京有多少加油站啊,加油的速度多快啊,即使这样还得排队加油呢。充电桩建多少个合适,这么多个安在哪儿,充电和等待充电的这么多车停哪儿,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据我了解,电动车并非起源于中国,其他汽车工业强国为何没有大面积普及,肯定有道理,中国好像要在这方面做一个先驱,但技术还不成熟,欠考虑。就拿电动公交来说,国外当然也有,但中国普及率更高。中国政府大力推行,各大城市力争实施,准备大换血似的。

    李熙:其实电动车就应该从公共交通开始推行,公交车充电都得回车场统一充电,便于管理。

    牛钢:我看新闻上说,公交车现在流行换电池组。

    李熙:最早就有人讨论电动车采用哪种模式,一种是换电模式,一种是充电模式,部分公交车采用换电模式还可以,但普及到个人就不好管理了。就跟换煤气罐似的,你新买一辆车,电瓶都是新的,结果人家给换一个旧的,你能乐意吗。

    牛钢:刚说到成本问题,雪佛兰沃蓝达五十多万,比同级别普通烧汽油的车高出差不多三十万,这得省出多少油才合适。比如一辆二十三万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汽油车当中也就卖七万多块钱,即使政府补贴十万,还多出几万块钱,这些油钱估计车开到报废差不多了,成本顶多持平。

    李熙:成本问题从两方面来说吧,一是使用,二是养护。一辆出租车一年可能开几十万公里,公里数越多越省钱,比如咱们私家车油钱一年一万二,要用出来七万块钱的差价少说得五六年,出租车则不然,可能一年就回本了。养护方面,目前纯电动和插电式年头比较短,所以维修保养的成本无从计算。不过,既要保养发动机汽油机,又得保养电动机电池组,肯定增加成本。

    牛钢:现在普锐斯等车型厂家对电池终身负责,厂家有这样的态度,消费者才有可能考虑。

    安涛:车辆在使用过程中,电路部分容易出问题,尤其是电动车。三年换一个电动机,两万多块钱,锂电寿命也就是三年左右,之前咱们说要想回本五六年,但到那时蓄电能力如何?

    管建:使用寿命很多人还在观望,电路方面的故障能否排除也比较困难,一般的4S店很难做到。

    李熙:我倒认为维修不是很难的事情,关键是配件。从理论上来说,插电式混合动力具有其优势,是纯电动与传统混合动力之间的一种形式,弥补了纯电动车的续航能力差、传统混合动力车节油效果不明显的缺陷。但要想普及,关键在于如何高效充电,如何提高续航能力。韩国已经研发出一种快充技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充满,顶多去个超市溜个弯儿的功夫。

    牛钢:为什么国家要发展这个新能源,我认为一个是能源枯竭,一个是环保,如果都改用电池的话,电池回收处理怎么办,可能面临新的污染问题。其实不一定非要用电来代替,天然气汽车也可以减少污染,秦皇岛等很多城市的天然气出租车也没听说过安全性有什么问题。

    安涛:中国目前是火力发电大国,耗电量大了,燃煤增加了,碳排放一样会增加啊。

    李熙:只是按目前来讲,电动最可行,而且技术也成熟。不过电池也分很多种,锂电池、镍氢电池⋯⋯目前也没确定到底哪种材料更好。其实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发展趋势,朝着这个方向百家争鸣,最后才能研究出一种更适合中国发展的方式。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12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