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探营京东:国家汽检中心(北京)

2013-08-29 14:55:55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马宁

     2010年3月,国内实验室规模最大、设备配置最全、检测试验能力最强的综合汽车检测研发平台——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工建设。开工之时,就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心建成后,将直接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质量监督检验水平,而对于消费者特别是有车族而言,最关心的是中心是否会对个人开放。如今,两年多过去了,中心的各项进展情况如何?何时会对消费者个人开放⋯⋯带着相关问题,《品质汽车》记者采访了中心的负责人孙路伟

     99项体检

    目前,我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国家级汽车质检中心分别位于天津、长春、上海、襄樊、重庆等省市,国家汽检中心(北京)的投入运营,将改变目前我国汽车质量检测市场的格局。另外,该中心是质检系统首个国家级汽车质检机构,投入使用后,其新建立的汽车召回实验室还将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委托,对消费者投诉较集中的汽车型号的某些问题进行检测。

    据负责人孙路伟介绍,中心将重点开展汽车性能、安全性、环保等强制性项目的检测,为企业研发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检测和开发测试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国际间对比和技术交流,与其他国家实验室进行互认合作,为中国汽车进入国外市场开辟绿色通道。

    据了解,国家汽检中心(北京)整合了北方质量监督检验鉴定实验所EMC实验室、中国计量院EMC实验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的碰撞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检测资源,还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条龙模式,这样的模式不仅能够使中心拥有高水平实验室,也为清华大学提供了高水平的研究和学生实习平台。 

    作为国家级的又一个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汽检中心(北京)已经拥有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碰撞实验室,可对汽车进行对碰、正碰、侧碰等各种情况的安全实验,今后还将把角度碰撞加入进来。通过碰撞、排放、整车、零部件、灯光电器实验室,以及道路试验场等专业评价和测试实验室的建立,中心可实现全部99个关于汽车安全项目的检测,并会将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机的检测作为今后的一个方向。

     未来可测车内空气

    在中国汽车质量网的投诉平台,从来都不乏消费者和经销商、厂家间因汽车质量引发扯皮后的投诉。车主认为车辆本身存在质量问题,经销商和厂家则以使用不当为由拒绝退换车或免费维修。此时,如果消费者想要对车辆进行检测,需先在法院起诉,由司法机关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对车辆进行检测,而且费用不菲。

    针对目前越来越多涉及汽车质量的纠纷,国家汽检中心(北京)是否能够向社会开放检测车辆质量检测?《品质汽车》记者从孙路伟处了解到,“中心建立的目的是服务政府、社会和企业,在未来会考虑向社会开放检测项目。”

    据了解,之所以目前还不能向社会开放,主要因为从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来说,更多地针对新车,对于使用过的车辆进行检测并确定是哪方责任导致质量问题还有难度,另外就是检测费用的高昂。不过,据相关媒体报道,未来3~5年,该中心将对各个品牌的汽车质量进行评价,定期发布,消费者还可申请测试车内环境。

    负责人孙路伟介绍,目前中心的实验场地、实验室已经建成,部分试验设备正在调试,正在准备获得国家级检测资质的材料,下一步在材料准备完毕后,就可以向相关部门申报。获得批准后,国家汽检中心(北京)将正式开始运营,开始各类试验、检测。

    碰撞试验最受关注

    《品质汽车》汽车记者就国家汽检中心(北京)将于明年投入运营后你最关心什么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他们中的近六成认为汽车质量评价,特别是碰撞测试结果会最吸引他们。孙路伟表示,中心将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碰撞测试。

    那么,目前我国关于汽车碰撞的国家标准有哪些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信息显示,相关国标有以下几个。分别为:《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除去最后一个国标是对行人的保护,其余几个国家标准都与车内人员息息相关。在侧碰标准中明确规定,所有M1类车型载客机动车辆和N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侧碰“强制性规定”,而在后碰标准中则规定,所有M1类车型都必须满足后碰“强制性规定”。“如果不能达到国脚标准,新车不能予以申报审批。”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表示。

    就现有的碰撞国家标准而言,专家表示,因为我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时间并不算长,所以有些国家标准的出台还在进行,整个汽车安全的制度体系也在完善中。合资企业的技术人员认为,目前国内的碰撞标准无论是正面碰撞还是侧碰、后碰,都与发达汽车市场的标准有一定差距。

    汽车评论人贾新光则表示,在汽车翻滚碰撞测试标准等方面,中国的国家标准亟待出台,另外,即使是已经执行的国标中,碰撞测试的速度也比发达汽车市场的标准低。比如正面的安全碰撞标准中,我国的法规要求是50公里/小时下的100%正面碰撞,而欧洲标准为正面偏置40%重叠碰撞,速度为56公里/小时,而偏置40%重叠碰撞的情况更接近现实情况。

    一方面是国家标准的亟待完善,一方面是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实施的C-NCAP碰撞试验中的星级评定成为了不少消费者买车的参考,尽管C-NCAP的碰撞结果备受质疑。其实,这与执行“NCAP碰撞体系”检测机构的财务资金来源不无关系。欧洲的NCAP为何权威?因为其检测的车型直接从市场购买,运营费用来自政府拨款。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实行企业化运作,一些测试车辆由企业提供。

    在对孙路伟的采访中,国家汽检中心(北京)“为国家行政执法部门抽检、企业研发和送检、消费者利益等各方面服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显得格外引人关注。有了政府主导的第三方公益性技术服务和研究机构的身份,加之国家相关标准的逐步完善和出台,国家汽检中心(北京)的建成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大福音,车主有望在日后实现对爱车的质量检测;对政府来说,将以定期对汽车产品的质量进行抽查并及时公布抽查结果,研究制订相关标准规范和检测方法等方式满足政府对汽车质量监督的要求;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为其提供高水平、专业化的检验和开发测试服务平台。

    Tips

    国家汽车质量监督

    检验中心(北京)

    它坐落在北京的汽车生产基地——顺义汽车城。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约14.4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3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两年。中心设有汽车碰撞试验室、汽车整车实验室、汽车零部件实验室、汽车灯光电器实验室、汽车检测综合楼、电磁兼容实验室和新能源汽车检测实验室。中心投入运行后,将成为国内试验室规模最大、设备配置最强、检测试验能力最全的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研发能力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Tips

    NCAP

    NCAP(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中文称为新车评估计划。它是一个行业性组织,定期将企业送来或者市场上出现的新车进行碰撞试验,它规定的实车碰撞速度往往比政府制定的安全法规的碰撞速度要高。NCAP最早出现在美国,随后欧洲和日本等国都制订了相关的NCAP,欧洲的NCAP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

     全球知名碰撞机构

    E-NCAP   

    欧洲的NCAP。它不依附于任何汽车生产企业,所需经费由欧盟提供,不定期对已上市的新车和进口车进行碰撞试验,每年都组织几次。欧洲NCAP的碰撞测试有两个基本项目,即正面和侧面碰撞。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侧面碰撞速度为50公里/小时。NCAP的碰撞测试成绩通过星级(★)表示,共有五个星级,星级越高表示该车的碰撞安全性能越好,达到33分为满分。

     NHTSA(美国国家公路安全委员会) 

    NHTSA是美国政府部门汽车安全的最高主管机关。作为美国政府部门车辆安全监管的权威性机构,承担着确保各类车辆必须符合机动车安全法规要求的重要职责。NHTSA主要是通过测定模拟人所承受的全面双向(正面和侧面)撞击进行车辆安全性五颗星级的评定。由于其权威性和公正性,每年的测评结果不仅在美国本土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在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也以此项评测结果作为汽车购买的权威标准。

      JNCAP(汽车安全性评估) 

    JNCAP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和独立行政法人汽车事件对策机构实施。JNCAP由对新车的安全性能的3个碰撞测试和刹车性能测试,从2004年气进一步度引进了“行人安全性”的评价体系,考量对的行人头部保护性能。

      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是由美国各大汽车保险公司联合组织设立的评估组织,该组织的目的是减少机动车碰撞的几率,以及造成的伤害和财产损失。IIHS的测试车辆是从市场上购买回来的最低配车型,同期同款车只测试一次——这与E-NCAP的可重复测试不同——IIHS测试的结果用“最小接受指数”来表示。以优秀(Good),良好(Acceptable),及格(Marginal)差(Poor)四个级别分级评定,为消费者提供权威的汽车安全信息。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12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