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卷首语]负数存活率

2013-01-21 09:52:2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张炤虎

    从1999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都是正增长,即使是在宏观调控的2004年,也能收获双位数增幅,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全国销售新车479.3万辆,同比下降3.4%。其中,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25%;商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0.6%。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销双降的局面,让厂商在清明后感受到霜降的天气。虽然,全年车市仍有望实现10%左右的正增长,但我们必须说,中国汽车高增长时代结束了。

    现在,有必要为车市把一下脉,看看未来究竟会发生些什么?

    预测一:小排量和中高档车拉起V曲线

    车市与GDP的正相关系数在去年就被打破,但GDP增幅下调的趋势,经济放缓的背景无疑仍是车市下滑的主因。而在汽车市场内部,高油价、严排放,大城市相对收窄的消费增量,以及长春等城市步北京后尘,加入限购行列等减利因素也让消费者大伤胃口。小排量由于入手成本低,可以享受难得的补贴,将受到青睐;高档车的消费者面临严峻经济形势的影响,担心未来的收益,也可能在相对低价的时刻出手,以免将来油价跨上10元关口之后,国家出台更苛刻的税费政策令高档车门槛陡增。在这种情况下,1.6升以下小排量和30万元以上中高档车增幅更大,而排量上即无补贴优势,又无动力优势的中档车反而会陷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窘境。

    预测二:自主品牌触溢价瓶颈赢少输多

    市场不好,最倒霉的是自主品牌,今年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161.78万辆,同比下降8.1%,降幅高于乘用车总体6.9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则缩水3.2%。与此同时,受品牌溢价能力差的影响,单车利润最薄的自主品牌一季度利润大滑。

    中汽协分析认为,之所以自主品牌乘用车持续下降,主要是交叉型乘用车(微面)下降幅度较大所致,这一车型只有自主品牌生产。而业内分析,合资品牌产品线下沉,挤压了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多数自主品牌近两年忙于产销量扩张,对更新换代关注不足,大改款明显推迟也是影响因素。

    现在,自主品牌面临品牌攻坚战,产品换代将在北京车展集中上演,拉高档次和价位,以期在提升品牌的同时弥补利润损失将是不约而同的战术动作。可惜的是,面对品牌瓶颈,除了底蕴浓厚,能够苦撑局面的上汽、东风、一汽、广汽之外,长城、奇瑞、吉利、比亚迪均需拼刺刀才能搏出一两个席位,其他要么等待收编,要么等待出局。

    预测三:潜在客户群延伸至90后

    去年的突击消费提前消耗了来年的部分需求,加之70后基本完成第二辆车的更新换代,尚未换车的大城市又实施了各种限购政策,导致这一年龄层的消费径流减小;80后和90后正在成为第一辆车的主要买主,但他们是新中国历史上最缺乏从重心理的一代,个性化、差异化使得某一品牌遥遥领先的可能性不复存在,而他们在婚姻压力下只能先考虑购房的刚性需求,多数很难马上出手购车。这一潜在客户群尚未发力时,大城市汽车消费处于青黄不接时期。虽然三四线,甚至农村市场仍有巨大空间,但较差的维修保养条件会蚀掉厂商的投资,进一步摊薄利润。因此,只有减少产能、压低库存、主战售后,提高用户满意度才能挺过危局了。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5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