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ILL
这个品牌是法国PSA集团的主力,拥有超过200年的发展历史,曾经在第77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全程包揽冠亚军并一举终结奥迪八连胜的纪录,这个品牌的HDI系列(High Pressure Diesel Direct Injection Engine)高压直喷柴油发动机代表了当代轿车用柴油机的最高水准,这就是素有法国雄狮之称的标致汽车
B级车市场的割据
在国内,以德系车为代表的南北大众汽车在中型B级车市场分别投放了新帕萨特和新迈腾车型,再加上定位稍低的斯柯达昊锐和原有的帕萨特新领驭车型,共同组成了强大的“铁桶方阵”。4款车型中,除去平台稍早的帕萨特新领驭,其他3款车型均采用同款技术先进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总成,从而实现零部件通用率和产品利润的最大化。其中,新帕萨特和新迈腾定位高端中级商务车市场,斯柯达昊锐定位高端中级家用车市场,而定位稍低的帕萨特领驭主攻中端中级商务车兼家用车市场,以上几款车型的定价区间横跨16万〜30万元,并且凭借大众集团苦心经营30多年的德系车口碑,牢牢地在这个区间站稳了脚跟。
作为日系车代表的丰田汽车,一汽丰田生产的锐志车型主攻高端中级运动车市场,广汽丰田则由新凯美瑞衍生的3款车型分别主攻中端中级运动车、高端中级商务车和高端中级混合动力车市场。本田汽车则由广汽本田雅阁主攻高端中级商务和家用车市场,东风本田的思铂睿主攻中高端中级运动车市场。马自达则由马自达6、马自达睿翼和马自达睿翼轿跑3款车型分别抢占入门中级车、中端中级车和中级运动车市场。
美系的代表君威和君越车型,韩系的第八代索纳塔和起亚K5车型均也组成高低搭配的阵势,就连标致雪铁龙的法国“亲戚”雷诺-日产联盟也摆出了旗舰车型雷诺纬度和东风日产天籁为组合的方阵,同样希望在中级车市场多分得一杯羹,而此时法国PSA集团在中国市场仅有一款雪铁龙C5车型独自撑起门面,东风标致更是在市场发展最旺的中高端中级商务和家用车市场独缺一款有分量的车型来提升品牌的形象和销量。不仅如此,东风标致在这个细分市场甚至有逐渐被边缘化的发展趋势。就在此时,东风标致推出了508这款“重磅炸弹”,与东风雪铁龙C5车型组成联合舰队,共同在中型B级车市场力挽狂澜,因为趋将饱和的市场空间和严苛的竞争环境下,留给它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以产品力迎难而上
提起对法国的印象,诸如浪漫、艺术、时尚⋯⋯可以描述的溢美之辞不胜枚举。其实,在那些光鲜的修辞背后,法国人还是十分崇尚严谨与精致的。就如法国纸质动画片《三个发明家》,在十几分钟的短片内,每一帧都是用铝箔、剪纸等手工艺的方式描绘出精美的画面,而这种对待事物的细致表现一直是法国人所秉承的态度。譬如,造车这件事⋯⋯标致汽车素有欧洲雄狮的称谓,其车型仅用典雅、富丽和高科技来形容已远远不够,它还代表了法国人身上所散发的独特文艺气质,无论人、车还是物,无一不从骨子里流露出绅士、热情、斯文和彬彬有礼的气息。
标致508对东风标致来说,是一款极具份量的车型。它与目前已经投放国内市场的雪铁龙C5属于同平台产品,但出于品牌定位的原因,东风标致508比东风雪铁龙C5配置略为丰富。东风标致508的车身长、宽、高尺寸分别为4826mm、1855mm、1465mm,轴距为2815mm,在国内汽车改款加长的风潮中,东风标致508车型在这个级别的尺寸表现中规中矩。高达1600兆帕的军用潜艇级强度的防撞钢梁和周身激光焊接技术的应用,使得东风标致508在遇到碰撞及翻滚的极端状况下,为车内的驾乘人员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保障。
面对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面对市场蛋糕被如狼似虎的竞品车型分吃的局面,作为东风标致技术储备的法国原版混合动力508车型,准备好一套独特的看家本领:采用标致引以为傲的Hybrid4技术,由一款2.0LHdi高压直喷柴油发动机和电动机搭配,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22kW,用于驱动前轮;电动机的最大功率为28kW,用于驱动后轮,在低速时可以实现完全由电动机驱动。该车的油耗仅为3.8L/100km,而且也满足了更苛刻的环保排放标准,二氧化碳排放量仅99g/km,体现了标致508在407基础上在节能环保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针对中国市场的东风标致508车型是由PSA中国研发中心和神龙研发中心根据中国用户的喜好特点和使用习惯而进行的全新开发,因此其引入国产的进度要大大超过之前的任何一款车型。之前分析的竞争压力在中级B级车市场给了标致和东风同样的紧迫感,如今,随着产品推新力度步伐的加快,与凯美瑞混合动力版相抗衡的东风标致508混动技术车型的引入也只是时间问题。
东风标致508作为东风标致首款高端中高级车型的出现,不仅肩负着力挽狂澜的重任,而且也再次证明标致与东风合作层次的加深。继东风标致508之后,未来的产品系列和市场前景将更加值得期待。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东风标致508凭借着在中高级车市场树立的实力强、技术新、安全、环保和操控舒适性得以兼顾的口碑,其实力和诚意必将会继续得到释放和市场认可。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