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菲 图/李滨
UFO之迷、阿凡达电影热映,
不断激发人们探索太空的欲望;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一次次成功发射,
则将中国人的载人航天梦照进现实。
本期我们将走近神秘光环笼罩下的3位航天人,
他们工作在中国航天科学研究的第一线,
在外人眼里,
从事航天科学研究、博士、工程师这些头衔下,
他们似乎个个是“身怀绝技”的世外高人。
没错,他们的确是顶尖的技术人才,
但他们也是些普普通通的人。
生活中,他们或风趣幽默、或单纯质朴,
或爱拍拍照片,或爱孩子爱做菜。
谈谈生活谈谈车,他们其实也有不少故事可说。
背后有个家属团
郝平博士 载人飞船系统总体总装主任设计师 高工 副主任
从见到我们打招呼,到帮我们安排采访,被采访,郝平一直不苟言笑,即使笑起来也很腼腆,这与我心目中的技术专家形象非常吻合。也许,这是他们工作中养成的习惯吧。
你工作中是不是非常严谨?
做我们这行的都差不多。比如工作现场的每一个动作,细小到拆一个螺钉都有书面的规定。每个产品的零件都要能追溯到厂家批次以及它所应用的位置,如此才能在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及时检验更换,确保万无一失。比如,我们办公室门上贴着管理要求,最后离开办公室的人都要仔细检查门窗水电。有时我走下楼了,还不放心返回来再查一遍。
生活中你也这样么?
是的,睡觉前或出门前我总要检查一遍水龙头和门窗、电灯,这些都养成习惯了。但总的来说我在生活中,衣食住行都比较随意,没那么讲究。平时没有什么爱好,休息了就喜欢带着女儿出去玩儿,她想去哪儿就带她去哪儿,孩子喜欢什么就给他买点什么,没什么固定项目。
你是怎么跟航天事业结缘的?
毕业后我本想在汽车行业发展,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这边的招聘信息,阴错阳差地做起了航天科技,并渐渐爱上这里。航天不同于其他行业,它能让我在精神上得到自豪感,这感觉不是高收入能带来的。
自豪感是这个行业带给你的最宝贵的东西吗?
“最”这个字很难讲,因为除了自豪感,这个行业还带给我很多宝贵的回忆。记忆最深的就是在发射场的两个月,与同事们在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工作,就像回到了学生时代。其间,有人把婚期推迟了,好多人家里有事儿也回不去,大家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完成时欢呼雀跃,这种感觉很真诚,现在每每想起,都很让我感动。
你很喜欢孩子吧?
我喜欢我的女儿,也是觉得陪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陪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所以有时间就去陪她们。
我们节假日时间没有什么保证。比如去年十一,爱人的弟弟10月3号在老家结婚,1号刚回去,接到电话通知2号这边有事儿,我马上就赶回来了;再比如去年春节,初三别人正过节呢,我们就开始上班。上周我的爷爷在老家去世,同样在北京工作的哥哥和堂弟当时买上票就回去了,我因为工作走不开,无法送他老人家最后一程。
你付出这么多,家人支持你很重要啊
是啊,这么多年,家里家外的多是我妻子在张罗,岳父岳母也来帮我们。否则我也没办法安心工作,真得谢谢他们。
说说你喜欢的汽车吧?
我的福克斯买了4年多了,买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研究,觉得这个车空间不错,价格也能接受。到现在开了8万多公里,小毛病不断。个人现在喜欢SUV,高大,宽敞舒适,比较适合与家人一起出游。
钱学森夫人蒋英曾回忆,新婚第一天钱学森一大早就投入工作中,留下她只身一人在异国他乡苦苦度过。此外的几十年里,钱学森也是晚饭后便钻进书房,一呆就到夜里十二点,从没说陪夫人聊聊天。在这一代航天人身上,我们同样看到了那一代人的精神。
“扫街”影友
岳荣刚博士 载人飞船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工程师
岳荣刚看到摄影师拿出的摄影器材便按捺不住兴奋,立即与摄影师攀谈起来。摄影是他爱好之一,大学时开始玩儿,现在还是单位摄影协会的会长,网络上通常管这种随处拍照的粉叫“扫街”、“像友”。“没事儿就喜欢到处拍照,一年怎么也得拍个几十G。”脑子忒活络,记者问他问题的当儿,他还时常会抛出个问题问问记者。
看你年纪这么轻,工作时间不长吧?
我2010年4月份毕业的,毕业后就到这里工作,还不到两年。
学校学的专业跟工作有多大的关系?
读博士时课题是研究机器人,跟现在的工作没有直接联系。刚上手自然什么都不懂,师傅手把手的教,一路上摸爬滚打,苦也吃过,发射成功时的激动也体会过。经历神八的整个研制过程积累了一些经验,再做就会顺手得多,遇到问题也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工作辛苦吧?
记得当时飞船出厂前,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为了赶节点,保证出厂时间不变,我们曾经连续工作60小时没休息。问题解决后,我们都累趴下了。但发射成功时太激动了。第一次经历飞船发射,地动山摇,烈焰喷发,火箭拔地而起,远去,然后变成一个小光点,成为一颗明亮的星星。那是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全国全世界瞩目,我们被各种媒体记者包围。电视上看到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同事,都是熟悉的面孔,电视台的特约解说员也都是我们的老总。辛苦,也值得了。
工作之余还喜欢做什么?
从大学起就喜欢摄影,现在喜欢到处拍照,此外还爱好天文。高中时订《天文爱好者》杂志,那时候两个月一期,盼得很苦,杂志一来课都不听了,如饥似渴地读。记得杂志里经常大篇幅地介绍美国探测火星,探测月球之类的文章,当时就觉得很了不起,读得一个字都不落,后来想想,与走上现在这个岗位有很大关系。
看来你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确实,我毕业后联系了几份工作,其他几个单位给我录取通知,我都没怎么动心,就等这边。这边录取通知到了,我当即就定下了。
工作中,你觉得以前学的哪些东西最重要?
本科时所学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我在那时候学的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以后觉得最有用。当然,后来在美国读博士时研究机器人也有用。那时研究爬壁机器人,也就是让机器人选择最优路径在一个立体空间行走,每天推导数学公式到头疼,最后结果还不错。这些与现在的工作也有联系,机械、电子、控制、软件、传感器的知识都是相通的,飞船是在自动半自动情况下完成人规定的任务,广义上说,也是一个机器人。
你熟悉机械,选车时有哪些偏好?
首先是性能,二是外观,再有就是价格。我买车的过程比较长,毕业之前就开始关注,我关注价格10万到20万元之间的车,在国内生产的,欧美血统的汽车我比较放心。直到2011年底,自己摇号中签了,才去买了辆明锐。
航天之外,岳荣刚谈及最多的是摄影和机器人,他渐渐察觉到,所学所好和日常生活可以与自己从事的航天事业融会贯通,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他说,有时即便开车在上下班的路上,灵感也可能随时迸发出来。这不禁让我想到钱学森,科学研究以外,他还爱好音乐、美术,且在这些方面颇有建树。或许正是这些爱好提供给他源源不断的灵感。
细心人忙里偷偷闲
鲜峰博士 高工
被访的三人中,鲜峰年纪最大,不过也才40刚出头,已经是神舟一线上的N朝元老了。面对镜头时鲜峰显得有点儿拘谨,板着面孔,一脸严肃。摄影师逗他让他放松点儿,他打趣儿道“怎么跟拍婚纱照似的!”然后表情夸张地把眼睛使劲儿睁了睁。鲜峰看着严肃,但与他接触的过程中我很快发现,他时不时地跟同事逗个贫嘴,不乏北京人的幽默。
你看到神舟成功发射很多次了,每次都很激动吗?
第一次最激动了,都跳起来了。因为年轻,也因为有一份自豪在里面;之后随着逐渐成熟,发射成功,我会觉得我完成了自己那份使命,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觉得成功也对得起我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你是哪种类型的人?
我是比较严谨细心的人。工作中这样,生活中也是这样。买东西都需要货比三家,比如买个米、买个面,不同重量不同价格,哪个更便宜我会算一算。可能有人觉得这样麻烦,耽误时间,可我觉得耽误时间比买回去后悔强。
买车岂不是更得好好挑?
一般人都没我买车前期准备时间长。我提前5年开始调研,跟踪趋势。最初想买一款柴油的SUV,但柴油车在北京上不了牌照,之后看好斯巴鲁,对它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比较感兴趣,但调研之后发现可能会出现因为重力导致活塞不均衡磨损问题,而且它的配件和保养也偏贵。之后试驾车过CRV和克莱斯勒的指南者,当时试驾指南者时销售人员允许我们上冰面开,我试驾时速60公里过弯没问题,于是,就选定它了。
这下满意了?
也不是,中国汽车的配置比较死板,高配置的什么都有了,价格也上去了,低配置便宜,却缺这个少那个。比如说我喜欢高配上的某些电子设备、安全配置,但不喜欢所谓的真皮座椅、座椅加热。我喜欢低配上的织物座椅,但就是没有这样折衷的型号。咱国内消费者还不能像汽车市场成熟国家消费者那样完全做主选装,也只能这样了。
但总体说来,发动机、变速箱必须好,安全性必须考虑,还有就是价格以及保养费用,后期使用的费用得实惠。
工作之余喜欢做什么?
工作之余多是陪陪双方父母,开车带他们去远郊散散心,他们年纪都大了,我们该多尽点孝心。我现在尽量在工作时间完成工作,然后尽可能地挤出多一点时间陪家人。工作现在占用了我很大一部分时间,回家即使是上网也是在调研信息,能自己安排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多。
鲜峰说自己从小就喜欢观察,小时候,见到建筑工人砌墙也能看上半天,看看怎么运砖,怎么上水泥;他说现在一有空就喜欢在家鼓捣点儿东西,锯个木头做个相框什么的,闲不住,说起装修来那更是头头是道;他说自己属于器材发烧,家里买来很多工具,改锥啊、锯子啊应有尽有,说起来如数家珍;他说单位同事每天下班大多在食堂吃,他则赶着回家买菜,听着音乐做做饭,然后等着爱人下班回来。
工作忙归忙,累归累,但忙里偷闲的生活态度很可贵。那是一种浩瀚长空之中,敢请嫦娥共舞,邀太白访萤火,信步踏蟾宫的惬意洒脱。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3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