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记者观察]再次起航

2012-07-13 15:43:1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马宁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总结比亚迪的2011年,恐怕不能少了销量下挫、股价下跌、经销商退网、热销车型风光不再⋯⋯就连《品质汽车》采访的一位外国专家也直言,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应该专注于技术而不是整车。显然,比亚迪在过去的一年或数年中,在某些地方出了点问题。正如比亚迪的总裁王传福所说,前两年国内市场对传统车需求很大,因此我们产能相应增长很快,应该说对市场前景的估计过于乐观了,犯了一些错误。2011年比亚迪在很努力地工作,调整自己的发展步伐,与市场节奏相适应,狠抓品质管理。

    同样是在2011年,比亚迪首款SUV S6上市。如果说2005年上市的F3让比亚迪名声大震的话,那么S6更像是比亚迪在汽车领域的又一次扬帆起航。在此之前,S6可谓吊足了大家的胃口。早在2010年的北京车展上,它就已经亮相,并在之后参加了不少汽车盛会,但彼时对于上市时间,坊间则流传着多个版本。1年多过去了,2011年的5月,比亚迪终于宣布了S6的正式上市,钟情于SUV但囊中略显羞涩的消费者得益于S6那不到10万元的入手门槛,可以圆一个汽车梦。

    对于S6的外形来说,模仿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因为它与雷克萨斯RX在外形上的神似是不可回避的。当然,比亚迪也在细节部分融入了自己的设计,比如熏黑大灯就是比亚迪的传统之一,而LED灯眉则顺应了当下的潮流,夜晚开灯后效果很好。就目前S6的销量来看,消费者对其外形很买账,“感觉有30万的档次”是一部分车主的感叹。的确,不论是以皇冠为蓝本的F3,还是借鉴了Aygo的F0,整体销量都可圈可点。

    从此次参与调查的车主来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二三线城市,也印证了比亚迪的营销策略,从二三线市场起步,并在这些市场区域确立竞争优势。当然,比亚迪也不会忽视一线城市,在合资品牌下压的情况下,“比亚迪要做的除了巩固优势外,还要挺进一线城市以及东南沿海等成熟市场。”比亚迪的工作人员毫不掩饰他们的目标。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S6在2011年11月的销量占比亚迪当月总销量的34%,在国内市场SUV销量中的份额为8.04%,排名第三。这样的成绩不仅让比亚迪的汽车经销商们恢复了部分信心,也为比亚迪带来了经济上的有力支持,似乎此前对品质控制不佳的比亚迪正在S6上寻找华丽转身的机会。

    S6上市后销量便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令很多业内人士感到惊讶。确实,比亚迪F3上市以来在2009年达到29.3万辆的顶峰,月均销量达2.44万辆,着实让比亚迪赚了眼球也满了荷包。但从2010年以来,F3的销量却逐步下探,月均减至万辆,F0和F6的销售走势也与前者类似。S6是否会在热销后重蹈F3的覆辙成为其未来最严重的一个潜在风险。

    就目前中国汽车质量网上关于S6的投诉来看,保持在个位数的车主反馈对于比亚迪来说是件好事,但好形势能否持续下去,就要看S6自身的表现了。另外,比亚迪S6虽然在国内SUV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波澜,但趋于理性的消费者已经渐渐地不再“惟SUV是从”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S6掀起的波澜能否继续扩大,还有待后续观察。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2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