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读者来信(2012-02)

2012-07-13 08:58:42 中国质量新闻网

     也说汽车评奖

    最近打开各大门户网站的汽车资讯,无不是各个车型获奖的信息,车企也因此拿奖拿到手软。以我个人来说,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对这样的评奖并不排斥,也会关注喜欢的车型在这个年终总结中的收获。正因为如此,我也关注了“2011中国汽车品质总评榜”,与很多奖项关注营销、外形、人气等评价标准不同,“总评榜”能从可靠性和质量出发,对一款车进行第三方评价,角度很新颖,也更具参考价值。

    北京  张京燕

    小编:谢谢读者对《品质汽车》和“中国汽车品质总评榜”的关注。确实,作为惟一一个以品质为主题、评价标准完全基于车主真实消费意见的“中国汽车品质总评榜”在众多评奖中独树一帜。能够以第一手资料对一款车进行评价,源于中国汽车质量网上的消费者反馈、《产品可靠性报告》杂志社进行的可靠性调查及“百名车主评新车”活动的开展。通过这些信息收集和调查,中国汽车品质总评榜得以最真实的传达消费者的声音,并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中国汽车产品质量的提升与不足。

     零事故还得从人做起

    又是一年的春运,出行安全再次受到各方的关注。其实对于私家车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来说,出行的安全应该全年警钟长鸣。据了解,中国的交通事故每死亡4个人中有3个是交通弱者,司机的死亡率占13.4%,行人和骑自行车人占死亡人数的45%;在国外,交通事故死亡的人主要是司机,法国为63.5%,意大利是55.5%,德国为61.4%,美国是52.4%。悬殊的数据之下,我认为出行安全教育是该被大力提倡的时候了。看过一些国外的汽车营销广告,我发现宣传中除了产品本身的性能,还有安全意识的普及,但在中国市场上,广告片中都在强调车辆有多少个安全气囊、车身钢板如何抗撞等等。试想,即使有私家车,一个人也总有不开车出行的时候,有谁会愿意生活在一个在斑马线上也可能被撞的所谓汽车社会里呢?所以,零事故虽然只是个美好的愿景,但普及安全知识依然能让我们大家离这个愿景更近一些。                                上海  王利军

    小编:就在2012年的伊始,云南和贵州境内相继发生客车事故,并都有乘客在事故中死亡。不论最终的事故调查结果如何,交通安全意识的话题再次被提及,这其中既包括运营车辆在路面状况不理想时的紧急预案,也包括乘客在恶劣天气环境下乘坐交通工具时应该多考虑的后果。确实如王利军读者所说,安全意识的普及需要常年进行,只有这样,它才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应有的作用,让乘客平安到达目的地。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2年2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