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提笔时,原本是歌名的“在路上”三个字跳了出来,也许是理念S1广告中那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师徒四人让人印象太深刻了。仔细想想,作为合资自主品牌第一款量产车的理念S1也的确闯荡在开拓市场的路上,有着和广汽本田“三同”的产品和服务为其带来的光环不言而喻,广汽本田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也缓解了理念S1的渠道压力,但对于广汽本田来说,理念S1的角色显然不会是简单做个“陪读生”
找到另一片蓝海
虽然广州汽车工业的发展史并不长,但经历的起伏却不少,广州标致是任何人谈及广州汽车工业发展史时都不会绕过的话题。更加会被提及的还有广本,在原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基础上通过更换合作伙伴和资产重组方式成立后,其品牌已经随着雅阁、奥德赛、飞度等车型的热销,以及多次在第三方售后服务调查中获得冠军而深入人心。
常年根植于一线市场虽然让广汽本田乘上了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快车,在品牌和利润上赚得盆满钵满,但这类市场的汽车保有量已经很大,不少消费者已经进入二次消费期,他们更愿意选择更高级别车型,加之限购、上牌费用增加等因素的影响,原先购买力极强的一线市场显然已成为一片红海。与此同时,一些地级市及以下市场的首次汽车消费仍保持在高速增长期,合资品牌产品的价格对于这类市场的消费者来说依然偏高,有着广本品质、亲民价格和维修保养支出的理念S1恰迎合了消费者的诉求。
以一辆车的“心脏”发动机来说,理念S1搭载两款排量分别为1.3L和1.5L的发动机。理念S1的1.5L发动机为直列4缸,采用“VTEC”( 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技术,虽然与锋范和飞度上搭载的发动机同为1.5L,但锋范和飞度的发动机采用i-VTEC,“i”的意义为“智能”。调查中车主对理念S1油耗的较高满意度显示,这款发动机虽不是广本最先进发动机的代表,但其燃油经济性值得肯定。另外,理念S1搭载的变速箱也有5挡手动和自动两种,要知道,在同级别竞品中,采用自动挡变速器的几率并不高,理念S1的性价比也由此得以显现。
就此次调查结果而言,车主对理念S1外形的满意度并不理想。虽然其细节处,比如前大灯的熏黑式灯罩设计换来了不少回头率,考虑到了车主在视觉和面子上的问题,但不少车主依然对其外观有着更多的期待,希望能看到彻底颠覆思迪的外形设计,而不是在思迪基础上的适应性改造。
耐得住性子
事实上,不论是来自业内“思迪再生“的言论,还是来自消费者对理念S1外形的期待,“与思迪同平台”都是深层次原因之一。虽然在原有车型上的改进为广汽本田节约了成本,最终以亲民价圆了更多消费者的汽车梦,但对于广汽本田理念的团队来说,这显然不是他们的最终梦想。“我们最终目标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向本田技研看齐。” 广汽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表示,虽然广本要从平台开发入手,但是“改头换面”和“在引进一平台上开发车身”这两个阶段理念是绕不过去的,第一代理念正是处于车身改进向平台开发推进阶段。
据了解,因为受到合资企业的身份限制,理念品牌以后的产品体系要与合资企业现有产品保持绝对的差异化,理念只能本着拥护、丰富、补充的原则发展,“在消化了原来技术的同时,展开下一步理念S1的改版,理念第二款车S2也在筹备中。”姚一鸣表示。
其实早在2007年广汽本田成立汽车研发公司之时,就有业内观察人士预测过该公司带给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上世纪90年代本田在美国建立独立研发中心,其背景就是雅阁那时在美国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0%左右,而4年前广汽本田的平均国产化率也已经达到相似程度,中国市场也越来越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但即使在美国那样的汽车强国,本田用了多年的时间才实现北美市场上50%的本田品牌研发及30%的讴歌品牌研发由北美研发中心完成,鲜有北美研发中心独立开发的车型出现,广汽本田的独立研发之路想必也需要做好长期打算。好在就目前广汽本田高层的表态来看,保证产品的品质更为重要,“原本想给大家焕然一新的感觉,确实是我们现有能力还做不到。而且我们也不愿意仓促去做,这样去做反而会丧失了现有合资自主品牌的优势,而独立走一条自己的路,我觉得这样在合资企业里面走不通。而且我们现在很多技术标准和零部件、安全等必须达到本田的认可。”姚一鸣坦言。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1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