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简单梳理中国车市众多车企的发展脉络,自主品牌想走出去,国外企业想走进来是一条主线,另一条则更简单,合资在自主,自主在合资。所以,“合资自主品牌”对于业界和消费者来说,都是自主品牌发展中一个新的理念,而中国消费者会不会为合资自主品牌旗下的车型埋单,广汽本田理念S1的市场表现则给出了答案。
熟悉本田车型的消费者在看到理念S1的外形时,不由地觉得是“思迪再生”。确实,理念S1的身上有着太多已停产的07款思迪的影子。不过,对于本就追求“技术同步、品质同源、服务同网”的理念S1来说,有些本田车型的DNA也不是什么坏事。首先,思迪退市时每月的销量是4000~5000台,所以它不是因为车型本身而退市,更多地是给锋范让路。其次,就在大家以为思迪的产品生命周期已经结束时,它的一些技术和研发成果却能被应用在理念S1上并加以提升,这当然会让以新品牌出镜的理念S1占尽成本和技术优势,在2~5级市场全面发力,消费者也乐于用更少的支出获得更成熟的技术。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9月广汽本田理念S1共销售了2933辆,虽然这个业绩在国内的A级车市场并不抢眼,只处于中等水平,但从战略和品牌层面来看,广汽本田和理念品牌已经实现了从理论到量产车型的实质性跨越,而这对于致力打造合资自主品牌的其他企业来说,无疑也具有更现实的借鉴意义。
作为第一个诞生于合资品牌中的自主品牌,理念的现实意义还在于从理念S1开始,广汽本田进入了“HONDA”和“理念”双品牌运营的新阶段。起码在小型车领域,飞度和偏紧凑的锋范拥有了更具价格优势的“战友”理念S1。如果你足够细心,还会发现,广汽本田公关人士在双品牌运营开始后,将本田品牌称之为“H”品牌,而不是之前的“HONDA”品牌,由此可见理念品牌的战略意义。
今年4月,避开彼时即将开始的上海国际车展,选择在武汉上市,理念S1的目标显然不是沿海发达城市和一线城市,2~5级市场才是它的主战场。在理念S1之前,这些市场已经是几万元的三厢轿车的天下,比亚迪F3、吉利、华普并不少见。生存于2~5级市场中的消费者对空间、油耗、价格也最为敏感,而“放下身段”的理念S1完全“投其所好”。起码在与同级售价7万元左右的自主品牌车型相比,消费者一坐进车内,眼前内饰的细致程度就足以打动他了。可以说,理念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全新品牌,而S1虽不是全新车型,但它的成熟技术和平台,以及庞大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正是其优势所在。
诚然,合资自主对中国汽车行业来说是个“前无古人”的新事物,需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伐。而且就目前东风日产、上海大众、北京现代、长安福特均将旗下合资自主品牌项目提升到战略层面而言,这个细分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先人一步的广汽本田理念S1的发展思路、营销模式对自身和合资自主品牌的发展,都是一个可以载入历史的鲜活案例。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1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