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大众内部有一个说法,中国是奥迪的第二故乡。正如主管市场和销售的奥迪管理董事会成员Schwarzenbauer在2010年所说:“持续增长的销量使中国成为目前奥迪全球最大的市场,超过了德国。”从民间的刻板印象“官车”到热播电视剧里青年才俊的座驾,奥迪让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对其有了足够的了解,而它在原版车型上所进行的本土化改造也赢得了实实在在的销量。
全新奥迪A4L是基于第八代奥迪A4的产品,诞生至今的三十多年来,凭借着奥迪品牌的口碑和人气,A4积累了不少销量。特别是2009年一汽奥迪A4L在中国上市以来,更是拥有了超过12万用户。事实上,虽然目前A4L的月销量可观,但在之前A4和“L”没有结合的时候,其销量并不乐观。
2003年,一汽-大众奥迪将A4国产并细分高档B级车市场后,A4虽然处于领跑位置,但彼时的年销量却始终徘徊于2万辆左右。“十足本地化”的开端就在这样的“逆境”中开始了,其重点就是对车长和轴距的增加。于是,消费者眼前出现了比欧版车的长度和轴距分别增加了60mm和61mm的奥迪A4L,并被冠以“专为满足中国用户需求而打造的科技领先车型”,正如一些专业试驾人员所说:“坐在A4L的后排座位上,充裕的膝盖与前座椅背之间的距离,甚至会让人联想起A6L的后排。”
不过,本意是主打操控、时尚,兼顾豪华和形象,并为国内量身定做的A4L却引来了不少争论,有人认为加长必定会削弱它标榜的运动性,灵活度会下降;也有人认为不能丢失那重要的后排空间,如同A6L在国内的热卖和宝马5系的妥协一样,对于后排空间看重的国人不可能接受蜗居在一款豪华车后排座位上的。不过事实证明,后者的坚持和奥迪的实践是正确的。
其实说起奥迪的本土化,国外媒体也有所提及。“奥迪注意到,一些使用奥迪的客户习惯于带着自己的水杯参加会议,所以在后排出现了专门放置水杯的储物空间。”英国《卫报》的文章曾这样分析。毫无疑问,这样的描述更多地是奥迪适应性改变的缩影,奥迪在中国的改变,以及以此带来的知名度,让欧洲经销商眼中难以实现的订单,在中国销售团队手上变得轻而易举。
当中高档汽车品牌的销量在中国井喷,奥迪A4L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也多了起来,奔驰C级、宝马3系、沃尔沃S60的加入都将这场战争愈演愈烈。虽然在全球范围内看,奥迪与其他几个品牌的竞争依然激烈,没有谁能够长时间稳坐头把交椅,但在中国市场,奥迪经过多年的经营,其市场份额却一路遥遥领先,即使一部分热衷操控的消费者将橄榄枝投向宝马,公务用车也被分去一些。
事实上,从外形来看,在与竞品的比较中,奥迪A4L拥有着最为修长的车身,长轴距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车内空间,以及最为突出的行李箱容积。不过在使用过程中,也有车主在论坛上提出了A4L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说低配车型的配置与其他车型差距大、有待提升等。
当2009年第一款上市新车奥迪A4L出现在大家眼前时,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消费者的基因,比如系出名门、市场定位意义重大、华丽的外观以及L带来的一切吸引力。拥有了“好身板”,加之动力强劲的“心脏”,二者再邂逅“L”,这样的组合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征战市场的利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也证明了将运动化高档轿车加长的魅力所在。
《产品可靠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