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 模块给力
上海大众全新帕萨特
秀外惠中 成就中西交融之大美
当你走近全新帕萨特,中德合璧的交融之美便会牢牢吸引你的眼球。前脸Dynamic Balance横拉式镀铬格栅设计,庄重而稳健,一眼就能看出大众汽车集团简约纯粹的家族烙印。而从LED动感示廓灯的中国古代窗格造型,再到体现阴阳八卦元素的前格栅镀铬与高光黑的完美搭配又无不透露出中国古典元素之精髓。欧洲后现代建筑设计风格与中国传统美学的古典韵味在这里交相辉映,体现了上海大众汽车对于国人审美的充分理解与高度契合。
真正进入全新帕萨特后,会发现内饰部分包含了更多符合国人喜好的设计。在颜色方面,除了尊贵典雅的米色商务风格,更增添了至酷黑色运动内饰可供选择,在紧密贴合国人喜好的同时,更可满足不同个性人士的审美需求。为了增强车内的档次感,全新帕萨特的座椅使用Alcantara高级真皮包裹,加之尊贵迎宾踏板、多功能真皮/高档桃木纹方向盘等设计无不流露出尊荣奢华的气息,再配上镀铬饰条与车内氛围灯相互映衬,赋予了整车内部浑然天成的视觉享受,深得追求品质的商务精英青睐,也进一步彰显了全新帕萨特的高端豪华定位。
一直以来,中国消费者对内部空间宽敞而舒适的车辆始终情有独钟,这种偏好在中高端轿车领域尤其明显。而大气的车身、舒适宽敞的空间恰恰是PASSAT品牌车型一贯的优势所在。
承载品牌优势,全新帕萨特进一步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重新开发了超大的车身尺寸,使其长、宽、高分别达到4870mm/1834mm/1472mm,与2803mm轴距完美搭配,营造了更加宽敞从容的驾乘空间。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在全新帕萨特研发之初,上海大众汽车便通过对3000名消费者的充分调研了解到:与德国消费者强调驾驶性能不同,国内消费者更注重车辆的舒适表现,而对中高端车给予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性则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全新帕萨特最大限度提升了后排乘客的乘坐感受,后排乘客更可通过副驾驶席侧面的按钮调节前排座椅前后移动,赢得更加灵活的后排空间。
除此之外,上海大众汽车还特别在全新一代帕萨特上配备了比肩C级车的后排领袖尊享系统,包括体贴入微的后排空调独立控制系统、隐私尊享后窗玻璃、后风挡电动遮阳帘以及全车N.V.H静音科技等一系列高端配置,为后排乘客打造了绝对私密的豪华座舱。
“细节决定成败”,中国人素来注重细节、追求完美。而为中国人贴身打造的全新一代帕萨特,在细节设计方面自然更显实用贴心,充分满足中国消费者对轿车全方面的需求。
只有亲自进入全新帕萨特的座舱,才能切身感受到车内丰富的实用配置给车主带来的便利。后排配备220V车载电源,可以随时为笔记本电脑或手机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输送,俨然成为了车主的移动办公室。车内隐藏的储物空间更是独具匠心,每位驾乘人员身旁都有专属储物空间,智能区分各种物品,小到一枚硬币都可以找到专用的存放处,前排座椅靠背处还专门设置了专用储物袋,方便后排乘客文件、书籍等小件物品存放。除此之外,全新帕萨特对国人使用习惯细致入微地了解,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设计上显露无疑。车内座椅重新经过人体工程学设计,中央扶手特别提高了10mm,以适应东方人的臂长;考虑到与欧洲人相比东方人力量较小的情况,后排空调旋钮的旋转力矩也从欧洲车型的43.5牛/厘米降低到9牛/厘米,更加适宜中国人使用。
在当今国内中高级车市场上,打着本土化旗号的产品不在少数,然而更多时候却只是流于表面,或是生搬硬套。相较而言,全新帕萨特“定制化”的开发模式在适应中国市场需求方面明显更胜一筹。凭借中西交融的外观内饰、宽敞舒适的内部空间以及体贴入微的细节设计,全新一代帕萨特深深打动了中国消费者的心,势必在竞争激烈的中高级车市场上保持先机。
模块化之于平台化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什么叫平台?简单说就是把汽车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面是盖子,下面就是平台。而所谓模块,通俗讲就是把汽车拆分成更细致的7个或更多部分,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灵活组合出千变万化的适应性产品。”一位业内人士对模块和平台的区别给出了形象化的解释。
如今,模块化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包括丰田在内的一些顶尖车企所接受。不少技术研究者认为,平台制造由于限定了轴距、悬架结构,在技术应用上存在“天花板”,而模块化则可以使不同级别、尺寸的车型都更快、更方便的享受到新的技术。
其实模块化的好处还在于,同一个模块下,发动机、变速箱、前轴以及转向总成等的位置相对固定,而底盘尺寸、悬挂调教和车厢布置可以自由调整、任意搭配,这将打破不同平台之间资源无法共享的鸿沟,工程师们可以用模块化理念对一款车型进行最优化的组合。
举个例子,大众汽车集团最新一代B级平台PQ46上所匹配的助力泵尺寸较小,这就导致制动的灵敏性不够直接,而中国消费者又恰恰对B级车制动灵敏性要求较高,沿用PQ46平台的匹配可能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在模块化理念的指导下,大众汽车集团针对性地加大全新一代帕萨特的助力泵,从而实现更灵敏、直接的制动效果。由此可见,模块化并不是将平台简单拆分,而是平台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它们的共同点在于拆分之后的集成,区别在于拆分的层次和灵活性。
在中国,上海大众汽车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亚洲的研发中心,首当其冲成为了应用模块化理念的先驱。
早在2008年,这一看似宏伟遥远的战略性技术实际上就已在中德联合开发的朗逸上得到了一定体现。传统的PQ34平台已经无法满足朗逸的产品特征,因此上海大众在模块化的框架上,淡化了平台的概念,将传统的PQ34平台完全打散,采用了一些更高级别的、突破平台理念的技术,按照新模式开发了朗逸这款产品。
可见,模块化战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技术推广和尝试,如今朗逸的持续热销也证明了上海大众模块化理念的成功试水。
如果说朗逸的研发是对模块化技术的一次尝试,那么如今的全新一代帕萨特就是成熟的模块化技术在中国的首次应用。
全新一代帕萨特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模块化理念指导下的首款集大成之作,颠覆格局地打破了平台概念的禁锢,基于PQ46平台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不仅仅在设计上,模块化理念还进一步延伸到了全新一代帕萨特生产的每个环节:底盘预装模块、仪表盘预装模块,以及车门独立预装模块等,它代表着高效率、高精度、极小误差的生产模式,从而最大限度保证了装配的质量。
如果我们跳出这款产品本身来看,全新帕萨特应用模块化理念对上海大众汽车的意义还远不止跨越平台鸿沟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模块化进一步提升了上海大众汽车“和而不同”的自主研发能力。上海大众汽车首先要保持大众品牌的DNA,这是“和”;然后要能站在自己的文化和市场背景下提出自己的造车理念,这是“不同”。中德双方理念的交锋,已经被证明最终带来的是共同的进步,而上海大众汽车也藉此在模块化道路上完成了从尝试到成熟的蜕变。
纵观古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面临的挑战总是最多的,然而汽车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却不容质疑。事实上,许多国际车企已经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当中运用了模块化的研发和生产模式。而上海大众汽车作为国内应用模块化理念的先行者,已经用事实证明了他们完全有能力运用超前的设计和生产理念从无到有地开发一款产品。这种走在时代前沿的研发能力恰恰是国内车企亟需突破的最大难题,而上海大众汽车又一次走在了业内同行的前列。
《产品可靠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