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看纹说车

2011-10-05 09:20:27 中国质量新闻网

    轮胎上小小的花纹,不是用来装饰的蕾丝花边,它不仅影响汽车性能,也与轮胎使用寿命密切相关。虽说汽车依靠轮胎支承在路面上,但直接与路面接触的却是轮胎花纹,它与路面产生摩擦力,成为汽车驱动、制动和转向的动力来源

      花纹形式的影响:

    条形花纹纹沟方向与圆周方向一致,因此在车辆行驶时,汽车前进方向上的摩擦力较小,可以达到较高的车速;车辆制动或加速时,沟槽花纹几乎没有变形,因此在车辆行驶方向提供的制动力和加速力有限;转弯时,胎面受到垂直于胎面沟槽的力时,条形花纹可以产生较大的变形,因此侧向稳定性好;条形花纹轮胎滚动阻力低,不易侧滑,可为汽车提供良好的操纵稳定性能;由于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低,可显示良好的高速性能;低噪音,提供良好的驾乘舒适感。但缺陷在于制动性能和驱动力较差,而且在负荷下容易开裂。这类轮胎目前用于轻型客车和普通轿车以及摩托车,不适用于载重车和高性能车(赛车的热融胎除外)。

    羊角花纹的花纹沟方向与圆周方向垂直,花纹按轮胎轴向排列,具有较大制动力和牵引力,耐切割性能、耐磨性能较强,该种轮胎适用于一般路面、混合路面和非正式路面,通常安装于运输车辆的驱动轮位上或自卸车、工业车辆以及巴士后轮。但由于易侧滑、易发生异常磨损,而且滚动阻力大、噪音高,高速性差,该种轮胎不适合进行高速行驶。 

    复合花纹兼备纵沟和横沟花纹的优点,胎面中央的条形花纹可为轮胎提供良好的操纵性能并能防止侧滑。而胎面肩部的羊角花纹可为轮胎提供良好的牵引性能和制动性能。其目前应用广泛,无论于恶劣的路面还是普通公路上皆适用,较多配备于货车、客车以及SUV等车辆。 

    块状花纹,花纹沟之间都相互连接,呈独立的花纹块结构。有驱动力、制动力强的优点与耐磨性差、寿命短、行驶摩擦力大、易产生异常磨损的缺点。因此这种轮胎更适合用于雪地及泥泞道路。目前该种类型的轮胎一般用于越野车,以及轿车的全天候、雪地轮胎和商用车的后轮等。 

    不对称花纹的轮胎胎面左右两侧花纹形状不同,这就造就了它的一大优点:增大了转弯时外侧花纹的着地压力,极大提升了高速转弯性能,并补足了外侧花纹的耐磨性能。由于胎面两侧花纹不同,该种车轮适用于一般轿车子午线轮胎、高速客车全钢丝轮胎和竞技用车等高性能车。 

    单导向花纹具有良好的导向性、卓越的制动性能、极佳的排水性能、雨天优秀的稳定性能。但是安装时要注意按轮胎上标识的滚动行使方向进行。目前该类型的花纹多用于高速轿车。

    花纹深度的影响:

    花纹过深不利于轮胎散热,使胎温加快上升,易导致花纹根部因受力严重而撕裂、脱落。花纹过浅会影响其贮水、排水能力,易出现“滑水现象”(随着车速的提高,胎面与路面间积水来不及排除,便会在两面间形成水膜,将轮胎慢慢托起,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完全离开路面,使汽车丧失操纵性的现象),且易打滑。

    TIPS

    功用

    轮胎花纹的主要作用是增加胎面与路面的摩擦力,以防止车轮打滑。花纹提高了胎面接地弹性,在胎面和路面间切向力(如驱动力、制动力和横向力)的作用下,花纹块能产生较大的切向弹性变形。切向力增加,切向变形随之增大,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也就随之增强,进而抑制了胎面与路面打滑趋势,可靠保障了与轮胎和路面间摩擦性能有关的汽车性能——动力性、制动性、转向操纵性和行驶安全性的正常发挥。

    总之,轮胎花纹的设计功用如下:增加车辆的刹车力、驱动力和牵引力,改善操控性和稳定性;增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力,避免刹车时车辆的前滑和侧滑;散发轮胎的热量;降低噪音和震动,增强人员乘坐的舒适性;美观。

    使用须知

    新胎磨合期内,以下几条可帮您有效提高新胎初期磨耗的行驶里程:

    选择较好的道路行驶,适当减低车速,轻抬离合器踏板平稳起步,避免紧急制动,不使用制动鼓抱死咬胎,急转弯要慢,气压要标准;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要注意检查轮胎气压,清除轮胎花纹中的嵌石和杂物;严禁超载;在连续长距离的行车中要注意胎温,否则应到通风阴凉处停车休息,千万不能用泼凉水的方法降温。

    长时间使用后,胎面花纹将逐渐被磨浅磨平,这样的轮胎易打滑和延长制动距离,直接影响行车安全。从安全角度出发,胎纹磨浅时就应更换新胎。但从经济效益上考虑这样做费用高,增加成本,因为新胎胎面虽被磨平,但外胎帘布层尚未损坏。因此把握好轮胎花纹的磨损极限很重要。

    经验证明,一般轮胎当花纹深度尚余1.5~2mm时,拆卸翻新较为理想,但也有少数轮胎因胎体刺伤较多,或局部脱层,若继续使用将造成更大浪费,因此依胎体的实际情况择时翻新为宜。

《产品可靠性报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