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更轻 更安全 更可靠

2011-09-05 14:45:44 中国质量新闻网

    题目中3个词组的组合,应该是目前汽车企业在追求汽车车身设计上的3个关键词。更轻的车身意味着更少的燃油消耗;更安全的车身对于驾乘人员和行人意味着更好的保护;更可靠的车身设计则能保证车辆在长时间使用后依然值得信赖,并有较高的二手车残值。虽然本期的主题是车身轻量化,但在“品质四人众”这个开放的平台,编辑们延展出了不少相关的内容

    贾小编:最近看了一个小范围调查后的报道,说的是各个车系的车发生事故时驾乘人员的伤亡数量,大家觉得这样的数据有说服力吗?

    老张:交通事故发生时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说出行的时间、驾驶员的素质、路面情况等等,都可能造成统计数据不具代表性,所以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阿威:说到交通事故,很多消费者都认为日系车的钢板薄、车身轻,发生碰撞时不结实;相反德系车就会让他们很有安全感。

    老张:曾看过一个试验,在两个小车里分别放一个鸡蛋,一个小车的前部有海绵包裹,另一个前面包了个铁块,两者在相同情况下撞向钢板,结果可想而知,车前部有海绵包裹的鸡蛋完好无损,但另一个却碎了。当然这不能说明发生事故时哪国的车更好,而是说吸能是所有汽车必要的安全设备。

    李头儿:毕竟轻量化的车身能够为消费者带来经济出行的可能,省油对于越来越喜欢自驾游的消费者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阿威:不论是日系车的轻量化、吸能理念,还是德系车给人的厚重感,我认为都与其造车理念甚至当地的道路情况有密切关系。

    老张:确实。在德国开车,即使是转弯处,你也不会看到刹车灯亮起,驾驶员们只是收油门转弯,而且驾驶员的素质都比较高,所有的车都是在流动的。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就会比较严重,甚至上百辆车会连环相撞,甚至翻滚,所以德国的车在主动安全方面做的比较好;但日本车的通用性却很好,而且日本的高速公路不能和德国相比,安全性方面也以适用性为主,更多考虑的是在城市中行驶速度不高时的安全性。

    贾小编:从成本上考虑呢?目前最新的车身轻量化是要很高成本的。

    阿威:我认为随着对车身金属材料研究的深入,并不能把车身轻量化等同于安全性的降低。不然为什么奥迪等德系车的一些车身是全铝的呢?至于成本,知名汽车企业并不缺乏这方面的技术,可能正是成本阻碍了车身轻量化技术的普及。

    老张:其实奥迪的一个工程师说过,当时速超过120公里,加上路面是斜坡,任何车都会“飞”,都不会安然无恙,重要的还是驾驶员的安全意识。现在不论是德系车还是日系车,都在互相取长补短,比如大众的一些车在车前方会增加吸能盒,而日产、本田的一些车则增加了高强度钢板的使用。

    李头儿:个人觉得,在吸能和车身结实程度上,日系车是前面吸能,后面符合生产地的国家标准;而德国车是前要吸能,车的尾部也要结实。这就是为什么一些在美国生产的日本轿车有后防撞钢梁,而在中国生产的则没有的原因吧。标准缺失让中国市场很另类。

    贾小编:车身轻量化会涉及金属材料的研发,以及焊接工艺的进步,自主品牌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技术还有待提高吧?

    老张:中国的自主品牌目前整体还走在从价格竞争向中档车迈进的道路上,而车身轻量化属于整个行业发展更成熟后才考虑的,所以自主品牌在这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头儿:从世界范围内看,车身轻量化是一个总的趋势。

    老张:是的。汽车轻量化能够保证安全性,并带来节油的效果是企业想要达到的目的。其实,现在汽车电子化的程度也在提高,能够将车辆搭载的电子设备的重量减轻并保证其可靠性,也是一个保证车辆既节油又安全的途径。

    阿威:我们看到数据说,车身减轻10%,燃油将节省8%,而且车身轻量化对消费者最具吸引力的就是省油,那么车身轻了就真的会达到节油的效果吗?

    老张:这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车身轻了,但发动机和其他总成的技术不够先进,整车的重量依然难以下降,而且燃油的消耗和车辆的风阻设计、驾驶员的驾驶习惯以及行驶路况等都有密切关系。当然,车身轻量化对节油的帮助是一定的。

《产品可靠性报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