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投其所好”的汽车变速箱

2011-08-05 15:35:56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有没有一款‘鱼与熊掌兼得’的变速箱呢?”当得知关于变速箱的专题将会呈现在8月刊之上时,这个问题不经意间就成为了几位汽车编辑的话题。MT、AMT、EMT、AT、DCT,4速、5速甚至7速、8速的挡位设置,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阵势,或许,根据你的行驶路况和经济实力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变速箱才是正确之举

    李头儿:现在很多国际知名的汽车品牌似乎都在致力于更多挡位的变速器研究,而且随着挡位的增高,车辆的价格也上涨不少。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是一定是好事呢?

    阿威:越是高端的变速箱,研发、制造一直到使用后的维护,都需要有更大的经济支持。就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后期保养费用就会比普通发动机高。

    贾小编:从去年新赛欧上市起,国内消费者对EMT变速箱的讨论也比较多,它到底是怎样的工作原理呢?

    李熙:其实早在菲亚特博悦在国内上市时,就有人开始关注其搭载的EMT变速箱了。它基于AMT的技术,在传统的手动变速箱的基础上加装了一套电子液压控制系统,自动完成离合器的工作,所以可以解放出驾驶者的一只脚。

    阿威:这种变速器没有P挡,所以停车的时候变速器是放在N挡上。把变速杆放到中间位置,会自动挂上1挡,上下扳动,可以进行升降挡。如果想自动换挡,可以踩住刹车,把变速器杆向左推动一下,就会切换为自动模式,此时车辆就会自动升降挡,而且这样的换挡会受一定车速的限制。

    李头儿:EMT之所以被宣传为自动变速箱,是因为安装了它的车辆增加了爬行技术,在车辆起步前进时具有了缓慢蠕动的功能,比一般AMT更好地模拟了AT的驾驶方式,当车辆被堵在上坡的路面上时,也不会因驾驶技术而溜车了。

    贾小编:但是听说转速上不去的话,EMT的加挡还比较受限制呢!

    李熙:确实有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变速器是一个过渡产品。它目前存在的意义就在于能降低整车的成本,对于预算不多,但又不想受城市拥堵导致的驾驶疲劳之苦的消费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阿威:刚才头儿说了挡位越来越多的问题,我认为随着挡位的增多,车辆本身对路况和转速的辨别会更加细微,从而可以用更适合的状态来配合发动机,以达到节油的效果。而且节油这个话题也已经成为了汽车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来自世界知名变速箱公司ZF(采埃孚)的消息是,新的9速自动变速箱相比现在ZF的6速自动变速箱能够提升16%的燃油经济性,而且还可与多数3.0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4.0L自然吸气发动机相匹配。

    李熙:是的。尤其在高速时跑到一定的速度后,2000转和3000转下的燃油消耗量是有很大区别的。

    贾小编:现在有个问题是,为什么德系车就那么喜欢搭载多挡位离合器呢?日系车在这方面显得比较保守。

    李头儿:其实就高端车来说,不论是宝马、奔驰、奥迪等德系车,还是日系的英菲尼迪、雷克萨斯,它们在变速器方面的使用还是相差不多的。只是在走量的车型上,日系车相对来说更偏向于经历过长时间市场检验的变速器。

    阿威:我觉得这还是和民族的造车理念有关。德系的“技术控”特性是渗透在每个德国人骨子里的,而日系对市场的重视则是深层的原因,它追求的是在成本、车辆操控、燃油等方面最大化的平衡。

    李熙:其实挡位更细分的变速器确实是项好技术,不过就各位所知,不同挡位和技术的变速器的可靠性怎么样?

    阿威:据我所知,以EMT来说,在使用期间是有需要注意的事项的。比如坡道频繁起步,离合器过热会自动报警,这时需要使用M模式,使用手刹与油门联动。而对于CVT变速器来说,是绝对不能空挡滑行的。所以各种变速器都需要在使用中有所注意,才能让它的工况更好。

    贾小编:我也看到一部分车主在网络上反映,EMT偶尔有跳挡的现象出现,一些车主认为这可能和电脑设计的程序有关,还有网友说会不会是“bug”。当然,这些只代表这些车主的个人看法,具体的原因和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来自专家和厂商的解释。

    李头儿:事实上,不论购买采用什么样的变速器的车型,最重要的是消费者的需求。如果你是绝对的操控一族,那么手动挡绝对是首选了;如果你的用车时间大部分在拥堵的城市路面,自动变速器无疑可以让你轻松不少;如果此时你的预算不是很足,EMT则是不错的选择。而且,与发动机的匹配性也是衡量变速器的一个重要指标。

《产品可靠性报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