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50%的故障与油品间接相关

2011-07-05 15:32:55 中国质量新闻网

“病”从口入?

50%的故障与油品间接相关

    “我有一次到河北一个比较偏僻的农村玩儿,在那儿加油后没多久就老熄火,检查后发现是油品质量差导致了大量积碳产生,处理之后故障才得以解决。还有一次是去年,我的宝来车的油浮子不太好使了,油表已经看不到指数,我上网查了一下才明白是油品质量差导致了浮子上有些机构锈蚀,使传感器失灵,从而导致油表指针不灵。”北京车主李先生关于油品质量对车辆的影响体会会深刻。 

    事实上,李先生的经历是很多车主驾驶感受的一个缩影,从2005年哈尔滨汽车的集体“流感”,到2010年河南安阳、海南出现“问题汽油”导致的车辆故障,再到今年5月湖南岳阳及浙江温州相继被曝出的油品问题,消费者开始百思不得其解,那些正规加油站的“检测指标正常”的油品是如何让车辆上的故障灯频频亮起的?品质不好的油品是如何进入流通环节的?

      “失火”之害

    “同一品牌的进口车辆,在其本国的尾气稳定达标排放的公里数为16万公里,而来到中国,这一数据则减少至8万公里。原因不在于车,问题之一就是油品质量拖了后腿,低品质的燃油,必然导致发动机工况的恶化。”油品专家郭亦明一针见血地指出。

    其实,当中国成为各大汽车企业必争市场的同时,消费者、专家、车企已经开始关注油品对汽车正常运行的影响。对于消费者来说,终究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能做到的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油品质量好的加油站公布到网络上,由此也催生了多个相关网站。专家则为消费者提供正确使用燃油的知识,也能为相关标准的提高建言献策。企业最现实,既然油品不能达到一定质量标准,那就调校车辆性能以适应油品。比如大众著名的TSI发动机,国内的版本取消了燃油分层燃烧技术。 

    即使消费者有加油攻略、汽车牺牲部分性能适应油品,还是有车辆会因此患上不同的“病”。北京奔宝丰润汽车技术服务公司负责人缪先生告诉记者,“病症”是多方面的:一是掺水油燃烧不痛快影响发动机动力;二是汽油辛烷值过低不适应汽车的燃烧,导致爆震;三是汽油不能完全燃烧,排气时挥发到温度较高的排气管中,损坏催化器,并导致发动机温度过高,造成更大的损失;四是清洁度不够的汽油使油路堵塞;五是质量差的汽油燃烧会产生积碳和胶质类物质,影响尾气排放。

    池鱼之痛

    不久前河北省质监局组织的一次对全省汽油产品的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产品合格率仅为70%,3成产品不合格。这一数据的公布在网络上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积怨已深的网友用“我们的爱车何时才能吃上好料”以及“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汽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的呼声为调查结果提供了真实的佐证。

    其实,劣质油品被使用后,损害的除了汽车的发动机、车主的利益,还会影响其他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据油品专家郭亦明介绍,在大城市里,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市民成为尾气污染的直接受害者。美国汽车行业的健康方程式显示,排放的硫含量越多,呼吸道疾病会随之增加,发病率也会上升,而有质量问题油品的各种化学物质的排放都很难达标。

    早在2005年,我国环保局就与美国环保署召开过研讨会,主题就是汽车技术与排放要求,双方的共识则是必须降低排放中硫的含量,因为硫含量高的害处非常大,会腐蚀设备,影响人们的生存环境。“这已经不仅仅是国家的事情,更是个人的事情,通过使用高品质的油,降低汽车污染排放,是每个老百姓的事情。” 郭亦明指出。

    品质之惑

    据记者了解,有的网友反映国内市面上的97号汽油容易造成发动机积碳,甚至出现机件被腐蚀的问题;加93号汽油后,有的车辆会出现发动机无力、抖动、熄火等问题。即使在正规加油站加油,这样的问题也会出现。更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汽车故障中有6%是油品问题直接引起的,有50%是间接由燃油质量问题引发的。而且从去年“问题油”被大众关注以来,搜狐汽车联合慧聪邓白氏研究进行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参与调查车主中的56.7%遭遇过因汽油品质问题引发的行车故障。

    不论是网友的反映还是相关机构的调查数据,似乎都显示着一个结论:国内油品品质的大环境不容乐观。对此,全国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荣惠康表示:“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炼油技术比较成熟,而且会严格根据企业和国家的相关流程和标准进行,以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二者自有炼油厂产品的质量是有保障的,因此问题应该出在流通环节。”

    确实,近两年曝光出的油品问题,不少都是“外采油品”,有的还是私自采购、偷加添加剂导致油品出现品质问题。荣惠康认为,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个体炼油厂或加油站有可能在燃油中添加甲醇。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甲醇出厂价为每吨1800~2300元,而汽油的出厂价超过了8000元每吨,将二者混合卖给消费者,其中利益可见一斑。”随着国内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国有大炼油企业在库存不足时就需要外采,一旦外采资源不达标,而检验设备又不够先进,不达标的油就会随之流出。

    郭亦明则认为,有的加油站为了牟取暴利以次充好,油的标号达不到要求,或为了提高燃油标号向汽油内加入化学添加剂,也是导致燃油频出问题的因素。例如有的车主添加97号汽油后出现的积碳,就是滥用添加剂以提高其辛烷值的后果。

    另外,记者注意到,不论是哪次的“问题油”,都通过了采购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检测,不能说不达标,但实际效果却依然是导致了部分车辆的运转不正常。专业人士认为,这与我国的油品标准有关,一些对车辆行驶有影响的元素并未列在需要检测的项目中。对此,《中国质量报》评论员胡立彪认为,“我国与世界汽油标准存在很大差距,即使我国的汽车吃上了自己的好料,相对于世界标准来说,也只能算作粗粮。”据了解,目前我国“GB17930”标准是正在使用的汽油国标,而中石化等企业近日在上述国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6个检测指标,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最近出现的“问题油”事件有直接联系。

    虽然目前我国油品的大环境有待改善,但业内人士对此依然抱有信心。缪先生说:“根据自己多年维修车辆的经验,北京地区问题油所导致的汽车损坏现象近几年呈下降趋势。主要因为大家有经验了,加油就去大的加油站,而且出门之前带着添加剂。” 胡立彪认为,如果我国成品油市场缺乏竞争的现象有所改善,油品的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油品质量,最关键的措施还是完善市场和相关标准,并取消垄断,让更多强有力的竞争主体参与进来,通过竞争使企业不断增加技术投入,改进生产工艺,才能使油品真正实现物美价廉。”

    《产品可靠性报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