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变与不变

2011-07-05 16:12:47 中国质量新闻网

    俄罗斯套娃和汽车设计有什么交集?

    据说曾有人用只有大小之分,

    没有模样之别的套娃来形容大众汽车的外形设计。

    显然,这个比喻有点夸张,

    但是同一时代的大众汽车可辨识度相当高则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纵向相比的大众车,变化又是明显的。

    或许,传承和创造的结合更适合大众

    古人把秤杆称为衡,意指不变的规律,称砣为权,意指顺时而动的变化。面对既定的宏图伟业,以模块化代替平台战略的大众汽车,于权衡间又在传承着怎样的基因,怀惴着怎样的梦想呢?

    “大嘴”的变迁

    对于发动机前置的车来说,散热格栅位置太显眼了,在上面大做文章者屡见不鲜。阿斯顿·马丁、劳斯莱斯、宾利等品牌的大嘴设计各具特色。但在上升到家族脸谱的高度后,统一地夸张和突显,的确让大众设计一度惊艳四座。

    2003年,大众Concept R 刻意夸张的“大嘴”概念车亮相日内瓦车展,巨大的一体式散热格栅极具视觉冲击力。不久以后,大众品牌的Polo、领驭、途安、速腾和迈腾等全都换上了“大嘴”造型。

    2008年初Scirocco问世,这是曾经担任奥迪设计总监,一度推崇大嘴设计,并在奥迪大获成功的德·席尔瓦成为大众的新设计总监一年后,推出的首件作品。尽管Scirocco在整体思路上保持了概念车Iroc的总体轮廓,但与车展上Iroc张着醒目五边形大嘴的前脸设计大不一样。Scirocco车身前脸造型融入了复古的设计,进气格栅被抢眼的前保险杠分成两个区域。上半部平直细小,下半部则被黑色网格淡化,看上去多了一份平和、精致。

    大众上世纪70年代简练、灵动和复古的设计风格又回来了,这也成就了新一代大众汽车的脸谱雏形。在大众随后发布的第六代高尔夫,以及后来的Polo和新帕萨特、新途安,包括即将在国内面市的新迈腾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格。

    亲切新鲜的回归

    大众汽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便是高尔夫,每一代高尔夫的造型往往决定着这一代大众汽车的造型特点。时代在进步,如何能让大众汽车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车型焕发时代的气息,又能让它保留品牌固有的基因,这的确是个问题。

    “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设计未必是对品牌的很好继承。”大众的设计师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坚持将最大众化的元素、比例融入到车型的设计中。

    在第六代高尔夫的设计过程中,大众设计师精心挑选了一些被称之为“历史DNA”的设计元素,让大众设计风格回归。这些DNA的确使人们既觉得亲切,又有一些新鲜感。因此,尽管是全新设计的车型,第六代高尔夫仍然有着之前几代车型的影子:充满力量感和简洁干净的设计,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是一辆不折不扣的高尔夫,它稳定、可靠并且具有普遍的吸引力。

    有趣的是,第六代高尔夫无论是整体的设计,还是前灯组、尾灯组以及侧面轮廓等细节的设计,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同时,这些也是对所有大众车型设计元素的一种重新组合。

      套娃的差异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大众汽车品牌设计媒体沙龙上,大众汽车集团外饰设计第一工作室负责人 Oliver Stefani先生承认,有高辨识性,有标志性的辨识度,正是他们所追求的。但是,同时代的不同车型,如何在保持血统的前提下体现差异,Oliver Stefani先生则用狮、虎、豹3种不同的猫科动物,来比喻大众汽车品牌旗下的不同车型。

    大众的不同车型,车身长度也许不同,但是车头车尾的比例有章可循:车头稍短、车尾稍长,这样的设计可以给人稳固和坚实可靠的印象。车身线条之间的配合也是大众保持血统传承的秘密所在。以高尔夫的C柱为例,C柱、尾灯和整个车尾的线条,都能够看出该车型的遗传血统,那就是腰线体现的一种动感,大众汽车品牌旗下不同的车型,腰线虽有一些个性化的不同,但是它们之间有着品牌家族的共性。当然,车轮的设计也秉承着血统性与差异性并存的特点。

    在前脸设计中,用水平的线条连接两边的头灯,使得车的前脸给人留下更加宽广的印象。而头灯、进气格栅以及大众汽车品牌Logo三者,通过不同的调整可以展现不一样的气质。例如,高尔夫的前脸显得非常的专注,而豪华轿车就要设计得非常成熟、稳重。车尾的设计也与车头相似,水平线条的差异化应用表达出不一样的印象和视觉效果。

    大众的设计师认为,前后车灯的设计也很重要,尤其在夜晚,灯光是界定车型性格的重要元素。细节上,大众汽车的每一款车型都有自己的标志,但是大众汽车的标志在不同的车型上都会有不一样的个性化演绎。

《产品可靠性报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