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卷首语]搞三包比当老大更重要

2011-05-05 16:14:22 中国质量新闻网

    刚结束的上海车展上,宝马、大众、日产等汽车巨头都派CEO来到上海,丰田章男也在最后一刻决定来华感谢中国对日本地震灾后重建的支持。中国汽车人有理由兴奋和激动,既然中国已经是这个星球上最值得骄傲的汽车王国,那么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比如让中国尽快诞生出世界级的汽车霸主,从势头上看似乎也是唾手可得的事吧。

    但是请等一下,我们真的那么牛吗?

    有分析称,中国汽车去年1680万台的年销量和30%以上的增幅是让所有车企幸福的理由,一些自主品牌也会藉此把当世界车坛老大搬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我们有必要冷静地想一想,首先,任何市场都不会永远地增长下去,有波峰必然会有波谷,然后再从一个相对低潮期过渡到增长期。当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的时候,除非他裹足不前,否则就只有下山这一条路可以走。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的高增长在今年就将改变,因为它受到宏观经济的制约,受到城市容纳程度的限制,更受到油价、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环境因素的影响。

    对于汽车企业来讲,应该尽快从卖车赚钱的思路中跳出来,提前想一想即将到来的汽车市场成熟期,自己该做些什么?至少当汽车霸主不是一件靠谱的事。世界汽车霸主这个称号就像一只美丽的古董花瓶,在全球化合作的背景之下,一家企业要想当汽车霸主不仅没有多少机会,即使当上了也非常脆弱,你越想得到它,你从中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弄不好立时粉身碎骨。

    通用汽车当了70多年的汽车霸主,不免走上破产保护的结局;丰田刚刚登顶,就因为摊子太大管理不过来,也在召回门中元气大伤。谁跑的快谁就摔得越疼,我们不能上当!先把自己的产品做好,质量做好,效益做好,这才是中国汽车企业当下惟一要做的事。没有做强的时候先不要争着做大,比亚迪已经是一个教训了,王传福承认比亚迪的步子走太快,片面追求价格的策略有点儿歪,还是要回到质量效益型增长的道路上。

    好在,政府已经准备好了两只让中国车企冷静下来的紧箍——《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汽车三包政策”,根据本刊从权威部门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汽车三包政策”已经纳入了今年的立法计划,正在国务院法制办作立法评估,如果不出意外今年将顺利出台。在这项新政策中,首次提出当消费者和经销商发生纠纷且无法和解的时候,由接受三包实施申请的地方质监、消保等机构出面,邀请当地不同品牌的专业维修技师或技术顾问,作为第三方对纠纷的车辆进行评估,在必要的情况下再进行技术鉴定,从而高效、准确地作出是否实施三包的决定。虽然在新政策和实施细则出台之前,我们尚不能评论其细节的可操作性,但这些具体措施的明晰在告诉我们,汽车三包的出台已经指日可待。

    这样看来,当老大的事完全可以缓议了,如何适应汽车三包新法规的要求,保障新车质量,完善服务流程,提高售后服务满意度,这才是汽车企业的首要任务。一定意义上讲,提升质量、改善口碑、打造品牌,也是打造强大的中国汽车企业的必由之路。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