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C5的传承与创新

2011-05-05 14:13:1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巧合的是,写这篇文章时,笔者开C5的时间整整1年。在这一年时间里,笔者体会到了C5的优雅与动感,体会到了C5的时尚与稳健,开纯正法国车的那种优越感从始至终没有被淡化,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要问原因,除了车型本身的技术特点和设计优势之外, C5所传达出来的那种别样的历史基因,是一个必须被提及的因素

    C字辈横空出世

    2001年,雪铁龙新一代的中型家用车以C5命名,时至今日,C5已经推出了两代车型。在这之前,1982年~2000年生产的BX、Xantia车型只能算是雪铁龙中型车的上两代产品。

    第一代C5采用了名为Liftback的车身造型,即三厢的外形搭配掀背的后门。除此之外,C5还推出了estate旅行版车型。动力方面,第一代C5共搭载了10余款发动机,包括1.8L、2.0L直列4缸和2.9L V6汽油发动机,输出从115~211马力不等,柴油机方面为2.2L排量直列4缸,动力为90~170马力。

    相比之前生产的车型,C5车型的一个主要变化就是开始使用升级过的主动液压悬挂系统,新系统主要的改进是使用电子传感器代替之前的机械式测量器对悬挂系统进行感知和调节,根据不同的路面情况对悬挂的高度进行调整,在高端的部分车型上,这套系统还可以对悬挂的软硬进行调节。

    2004年,第一代的C5车型进行了改款。新车的头部、尾部和部分车身造型进行了更新,整体感觉更加接近雪铁龙的C4车型。在改款车型上,主动液压悬挂系统再一次得到升级,即使在一个车轮爆胎的情况下,悬挂系统也可以通过调整另外3个车轮的相对压力,使车辆保持正常行驶。

    第二代C5车型于2007年10月正式发布。车型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放弃了上一代车型LifeBack的掀背式设计,完全使用了三厢轿车的设计。2008年5月,雪铁龙发布了第二代C5的estate旅行版车型。未来,C5还将发布2门Coupe和敞篷版车型。动力方面,新一代C5搭载了1.8L~3.0L三款汽油发动机和1.6L~2.7L四款柴油发动机。相比同平台的407车型,C5在本质上是一款缩短了长度的C6,因为它共享了C6的后座板以及油箱设计。这三款车的其他平台都比较类似,比如共有的前、后悬挂。

    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的是,国产的C5车型保持了欧版车型的原汁原味,这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至于国产车型的动力,2.0L到3.0L的动力区间符合目前国内对于中高端车型的一贯定位。值得一提的是,3.0L发动机为原装进口,看得出来,东风雪铁龙为了保持C5的高端特性,还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绕不开的设计、底盘

    C5的设计是值得单独拿出来仔细说说的地方,在这点上,相信还没有其他中高级车能出其右。其实,法国人的汽车思维一向比较奇怪,先是给307加上费解的尾巴,又在C4的平台上弄出两个定位略显重复的三厢车,但是在利润丰厚的中高级车市场却还从没见过法国车的影子。不可否认法国车在A级车市场的实力,可无论是向下看,或是向上看,情况都不太理想。法国人的汽车设计总让人觉得是在新颖别致中融入特定的法式幽默,并且这种诙谐与幽默绝不会随着车辆定位走高而有所收敛。50年前,雪铁龙DS就用一副青蛙脸嘲笑了当时流行的巨大尾翼;进入21世纪,雪铁龙依旧玩世不恭地推出C6这样的天外来客。不是他们不懂得B级车市场的重要,而是这个阶层的中国消费者对于浪漫的接受底线究竟怎样,谁也没有底。直到他们认为,新一代C5已经完全拥有符合国产B级车的主流元素。

    C5的底盘是另一个被业内更多提及的地方。印象中,法国车的底盘功力非常强大,“C5的底盘是大师级”之类的话总是不经意间进入你的耳朵。C5的底盘表现非常沉稳,运行细腻,属于那种你既能感知路面状况,又体会不到振动烦恼的一类。笔者能清晰地听到减振器工作的声音,以至于到了最后,笔者终于发现干扰驾驶的是避振传来的“咚咚”声。C5的底盘隔音做得不太到位,但对于风噪、发动机噪音等的控制还是相当优秀的。

    C5是重塑雪铁龙在华品牌形象的战略车型,同时也是雪铁龙执行国际化路线、打造全球强势品牌的战略车型。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汽车品牌之一,由于在引进车型方面的保守,雪铁龙在中国市场早已荣光不在。作为一个具有90多年历史的汽车品牌,作为曾经是教皇和法国总统座驾的品牌,雪铁龙在江湖上的风光早已被大众、奥迪等德系品牌超越。它急需重整旗鼓,C5则充当了“急先锋”。

    说到底,这样一款车放到东风雪铁龙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