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卷首语]心不在车展

2011-04-05 11:06:53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11年上海车展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从抽屉里找出了那张来自上汽集团2001年的邀请函。10年前的上海车展在世贸商城、上海展览馆和旧的上海展览中心三地举行,来往展馆只能打车,而现在的上海车展已经成为国际A级大展了。不过,上海人体现在买车用车时的精细似乎并没有变。

    今天,当你经过那些被栅栏门圈起来的里弄,就能找到典型的海派消费风格。上海的早晨,随便一个早点摊子就能散发出水煎包的香气,它们被一只只精巧的小纸袋装起来,面包片切掉四边后炸的焦黄脆甜,这样的几片西多士加上热牛奶足以构成你上班路上的美好记忆。想来上海人买车也一定是精挑细选的,外形、内饰、性能和品质都差不得半点,如果总是出毛病,那这车肯定是“不来赛”。也许正是这种原因,在我们中国汽车质量网中,来自上海消费者的投诉相对较少。

    可惜,并非所有的地区都有这样的消费观。近一个月来,发生在汽车质量方面的新闻不断更新着——兰博基尼的车主砸毁了他价值300万的座驾;锦湖轮胎事件在3·15晚会上曝光,三名高管被免,产品宣布召回;三包管理规定又一次从水底接近水面,这些事实让我们看到汽车消费者的维权道路是多么漫长。上海车展有可能再次调动起人们买新车的积极性,而新车带来的质量纠纷又有谁去关心呢。我们应该逃离展馆,站在繁华的背后去考虑问题。

    最近,一位网友宣称,现在的汽车杂志只会说软话,他想自己办一本专门给汽车挑刺儿的杂志。贴子立刻被广泛传播。虽然现实未必允许这样的杂志产生,但它反映了消费者的意愿,那就是让敢于讲真话的人站到前台来。在本期,“百名车主评新车”栏目对上汽荣威进行了调查,“他世界”栏目中,国外专栏作家也给出了他们对中国自主品牌的评价。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无法完全、准确地勾勒出某一款车的可靠性现状,但我们在努力地传达着一种信息:好车是需要观察的,不能光听别人忽悠。

    自去年北京车展走上报摊,《品质汽车》已经走过一年的时间,从最初的“51款主流家轿可靠性调查”,到去年年中的“百名车主评新车”,再到年底的“18款中级车调查”,我们又长大了一岁。成长必然伴随着烦恼和艰辛,但只要您认为买我们的刊物值,那么我们就等于收到了您最好的生日礼物。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