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上汽荣威的历史,你会发现它真的很年轻,正如其几年前在北京北三环树立着的户外广告牌上宣传的那样:新品牌,新力量。2006年9月,在收购罗孚的最后时刻,罗孚的品牌使用权被福特收入囊中,无论中国的哪家企业最终收购了罗孚的生产线和技术并开发自主车型,都无法使用罗孚的标志。不过,2007年1月,荣威品牌的诞生让人们看到,失去罗孚品牌并不能阻挡上汽的自主之路。
作为全时在线中级轿车,荣威350的1.5L单一排量选择显然是更多地考虑了经济性,但是其搭载的inkaNet系统却成为了很多年轻车主津津乐道的配置。“比如说我要吃川菜,但不知道哪个是川菜馆,搜索‘川菜’后,它就会指导我到这个川菜馆去,这就是云搜索功能。”这就是荣威350可以做到的,也是身在互联网络中的荣威350的“小荷尖尖角”。在荣威“品位、科技、实现”的品牌定位下,荣威350可以做到的远不止这些。
在2010年的广州车展上,上汽顺势将inkaNet智能网络行车系统升级到更强大的2.0阶段,增加了更多实用性的功能,比如其在全球率先破解了“车联网”科技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使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载终端同样能够有效、稳定地获取3G移动通讯信号。在此基础上,新版系统还全新增加了车载终端网络浏览器、InkaStore软件商店应用下载、语音控制、车辆位置云搜索、网络音乐搜索下载和车载终端定制服务等6大核心应用,荣威350离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人性化、数字化的3G汽车生活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总的来说,一旦出现最新的互联技术和用户所需要的东西,我们荣威350inkaNet后台支持就会不断地把这些东西注入到此后的升级版本中。”上汽的工作人员表示,“荣威350 inkaNet系统会始终把握潮流和趋势。”正是有了与用户需求同步的更新速度,荣威品牌在中国车市可谓是风生水起。其实,荣威品牌的出现还让中国的消费者领略了英系车的风采。2005年前后,纯自主品牌的汽车还是很难被中高端客户认可,但英系的劳斯莱斯、宾利、捷豹等品牌在中国则有着很高的认知度,如果能将一款自主品牌汽车的内涵做到位,消费者可能不会那么在意它的血统。现实是,有着英伦风情的自主品牌荣威果然让很多消费者怦然心动,这其中就包括荣威350。
对于如今的荣威以及荣威350来说,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自豪地将它认可为自主品牌,荣威标志中的中国石狮和华表等元素也让中国情结和英伦血统有了完美的结合。当然,这个设计也有着意味深长的内涵,通过获得罗孚车型和发动机知识产权的上汽及荣威品牌,显然不会满足于国内的掌声,剑指“打造成中国的国际品牌”才是荣威的目标。
《产品可靠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