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四类新能源汽车适用群体

2011-03-05 11:04:26 中国质量新闻网

车以群分

四类新能源汽车适用群体

    PLUG-IN: 插电式混合动力

    适用人群:家中充电方便的白领精英

    机遇 +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可直接由电网充电,个人用户在家中就可为车辆充电(可以使用家用电源插座,例如110V/220V电源),非常便利;相对于一般混合动力汽车,电力驱动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中所占比例更高,对发动机的依赖更少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百公里耗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传统混合动力汽车更低,而且比一般混合动力汽车有更长的纯电动行驶里程

    挑战-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中,电动机是主要动力输出,因此对电动机的性能、可靠性要求较高

    -·为了给电动机提供足够的电力,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需要采用大容量的电池,相应的电池技术、寿命、可靠性及安全至关重要

    -·电池的使用和维护更换成本比较高,普通消费者可能负担不起

    -·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配套的充电站和充电桩建设目前并不完善,充电接口标准也需要全面普及

    -·虽然可以省油,但是大型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油耗仍然不够理想

    -·整体的车价仍然十分昂贵

    -·中国绝大多数白领家庭居住在高层公寓,目前无法实现家用电源充电,国内的停车场目前也都没有充电设施可用,只能等待社区配套设施的完善

    EV:纯电动车型

    适用人群:对油价比较敏感的城市上班族,第二辆私家车,短距离使用

    机遇 +

    +·纯电动车型本身不排放任何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符合人们的环保理念

    +·纯电动车型可以充分利用夜间用电低谷时充电,使发电设备全天都能充分利用,大幅提高经济效益

    +·纯电动车可以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充电,真正实现零污染

    +·可以规避中国在变速器、发动机等传统汽车技术方面缺乏关键技术的难题,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中国在稀土、锂等方面资源丰富,不受外国制约;纯电动车技术相对简单成熟,只要有电力供应的地方都能够充电

    挑战 -

    -·目前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电池核心技术还有待突破、完善

    -·纯电动车型的电池较贵,尚未形成经济规模,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高

    -·纯电动车型的电池寿命、可靠性及安全还有待检验

    -·与混合动力车型相比,纯电动车型对基础充电设施依赖性更大,需要企业与政府部门一起建设并推广

    -·它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但发电厂的污染受到人们的质疑

    -·空调、除霜等使用耗能大的难题尚待解决

    -·续航里程较短;中国大多数白领家庭居住在高层公寓,无法实现家用电源充电,停车场目前也都没有充电设施可用

    HV:混合动力车型

    适用人群:都市白领家庭

    机遇 +

    +·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在行驶过程中,此类车型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因为有了电池,可方便地回收制动、下坡、怠速时的能量                                                            

    +·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不排放有害气体;有了内燃机,可以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

    +·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 

    +·目前技术相对比较成熟,车型销售数量也比较乐观;在电动车尚未普及的今天,混合动力汽车仍然拥有广阔市场

    挑战 -

    -·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不符合零排放的最终目标

    -·车辆价格不菲

    FCV:燃料电池车

    适用人群:长途运输的商用车

    机遇 +

    +·燃料电池汽车以氢气、甲醇等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燃料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不会产生有害产物,可以实现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

    +·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要高2~3倍,可大幅提高燃油经济性

    +·在整体运行中,平稳且无噪音,可靠性也比较强

    +·近几年间,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为下一步的集成部件和降低部件成本打下了坚实基础 

    挑战 -

    -·在瞬时的大功率需求下性能有限

    -·燃料电池成本昂贵

    -·对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性能、寿命和运行安全起决定性作用的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技术应用还需要在实践当中进一步检验和完善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