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气囊“罢工”了

2011-01-05 14:33:4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当安全成为消费者的第一诉求,安全气囊也成为了汽车企业宣传的招牌。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汽车厂商也有可能因为这块“金字招牌”引来诉讼,原因是关键时刻安全气囊的“罢工”。在车主的眼中,发生碰撞时的数个安全气囊就应该“挺身而出”,事实上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

    就在2010年的11月,湖南车主张女士仅购买一个月的新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车祸,造成车上人员一死一伤的惨剧,但车上安全气囊无一爆出,最终在媒体的介入下,4S店退还了张女士的购车款,称是人道主义援助。

    事实上,张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案,不论是前两年发生在南昌且受到大量媒体关注的安全气囊诉讼案,还是最近越来越多的相关投诉,都在提醒车主,不要过分迷信安全气囊,更不要成为安全气囊的依赖者。

    受到车主诟病的不仅仅是安全气囊该弹出时未能弹出,还包括在不该弹出时突然爆出,对驾乘人员造成伤害。

    四川车主王先生在驾驶一辆SUV行驶时,在没有发生任何碰撞的情况下,车内安全气囊突然无故爆出,将车内驾乘人员紧紧地包裹住,虽然这一突发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但仍让王先生和朋友心惊胆战。

    虽然目前有关气囊的诉讼和纠纷中,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未爆出占了绝大多数,但不可否认的是,气囊自动爆出同样可以危害到驾乘人员的安全,甚至成为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对此,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张金焕认为,安全气囊要打开,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只有碰撞符合这些特定的条件,汽车的电子控制单元和传感器才能加以识别,发出让气囊弹出的指令。当然,在未能保护驾乘人员的交通事故中,也不排除气囊本身质量方面的原因,因为汽车安全气囊是一项相对成熟的技术,如果出现缺陷,应该主要是生产环节上对质量控制的不一致性等原因所导致。

    在一些诉讼中,因为我国尚未出台关于安全气囊的相关技术标准,即没有规定气囊在什么角度和力度下必须爆开,因此,车主只能参考车辆使用说明书上的文字表述来据理力争。例如某车说明书有关气囊的原文是:“气囊将在车辆发生正面、强烈撞击时爆出,车身侧、后面发生碰撞、轻微碰撞、或车辆发生翻滚时,气囊不能爆出。”但什么角度算正面,多大的撞击力算强烈,都没有明确规定,这也导致了车主在维权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