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汽车智能革命进行中

2011-01-05 10:35:34 中国质量新闻网

昨天 今天 明天

汽车智能革命进行中

    回眸昨天

    事故中的X——人

    岁末将至,北半球正经历着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虽然天寒地冻,但是在刚刚过去的12月,有两组关于汽车驾驶安全的权威调查数据却反复被媒体提及,并激发了人们对汽车安全的新一轮关注热情。不过,此次国际媒体热评的对象不是冰冷的数据本身,也不是分析汽车制造商从中应该担负的责任,而是对未来汽车安全的一个美好期待——汽车智能化

    平日里,我们听闻各种交通事故后,伤者包括受伤的驾驶员总会第一时间得到人们的同情。不过,更多的时候,交通事故的背后,也有驾驶员自己的责任。

    在纽约,作为美国政府部门汽车安全的最高主管机关,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报告披露,美国每年有10万起交通碰撞事故的责任可归咎于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这些事故共造成了7.1万人受伤,1550人死亡,而且还导致超过120亿美元的经济财产损失。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人员还开展了一场针对普通驾驶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30%的驾驶员承认自己在驾驶途中有过睡着的经历,另外有60%的驾驶员承认自己在驾驶的途中有困乏的感觉。

    让我们把视线再转到日内瓦。作为国际最大的公共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基于数据分析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到2020年,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将成为全球死亡率的第三大主要原因,而司机本身要为73%的交通事故死亡负责。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都存在车主违反交通规则的不良驾驶行为。另外,一些驾驶员在发生事故后抱怨车内的安全气囊没有正常弹出,并认定是产品质量问题,殊不知气囊未弹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并没有系好安全带。

    当然,汽车安全的责任不仅仅有人的因素,也与车本身以及行驶的道路有很大关系。不过,很显然,在“人——车——路”这三者当中,人的因素最难控制,所以,如何减少因驾驶员本身的问题而引发交通事故也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棘手难题。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看来,“零碰撞”、“零伤亡”的美好构想似乎有了一些眉目,因为智能汽车的发展目前越来越抢眼,而智能交通的蓝图也已经成型,尽管越来越多的车载电子器件有时还会引起人们的激辩:是智能化?还是麻烦制造者?

    但是,美国《福布斯》杂志以一个冷冷的反问式标题“你的汽车到底有多聪明?”带领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已经实现或者将要实现的智能化汽车世界。

    聚集今天

    它们在路上——先行者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参观者对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里的那几辆“2030年未来汽车”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些依靠“车联网”实现无人驾驶的神奇汽车。研发人员眼中的它们,不仅能够彻底杜绝交通事故,还能实现智能仓储式停放。这些智能化的构想寄托了人们对未来城市交通生活的美好愿望。

    不过,请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构想还是天方夜谭,在你我的身边,汽车界已经为汽车智能化的最终实现行动起来了

    奔驰:对驾驶员疲劳驾驶说不

    在减少因驾驶员疲劳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上,奔驰E350 BlueTEC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先行者。这款车的智能系统不仅可以自动监测轮胎胎压,还会根据路面的高低来调整前大灯和悬挂系统。该车配备的辅助驾驶程序更能够根据司机在驾驶途中刹车、加速等操作来判断其驾驶习惯,并将这些数据记录在案。当系统发现与记录数据有明显偏差的驾驶行为时,就会认定驾驶者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会向驾驶者发出警报。而且,在整个驾驶途中,司机还会享受到动态座椅带来的按摩服务。

       福特 :“停车难”不再惹人烦

    与疲劳驾驶警报系统相比,拥有智能停车功能的装置可能并不会太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基于目前道路上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停车难”问题,它的实用性却是最强的,福特在这一领域可谓抢得先机。在福特的翼虎和林肯MKS上,你只需按动按钮,相关智能停车装置就会自动寻找最优化的停车位。人们一定会非常好奇这个神奇的找车位过程,当驾驶者按动按钮后,汽车会开启超声波探测器,它会自动寻找路边合适的停车点,并发出嘟嘟声,此时,驾驶员的双手就可以解放了,转向系统会将汽车自动停车入位。当然,在这期间,驾驶员仍然可以通过对油门、刹车或者方向盘的操作来终止系统的运行。

     保时捷、福特:全方位量身打造安全气囊

    另一项出色的技术用来避免汽车发生碰撞后给驾乘人员造成的意外伤害。比如保时捷918混合动力跑车,这款车上装备了一种高技术含量的安全气囊,这种气囊可以根据面前乘客各自的体型、重量进行自动调整,以防止在发生碰撞后气囊爆出给乘客造成意外伤害。保时捷总裁Detlev Von Platen表示,保时捷918描绘出了保时捷未来60年的发展方向。

    作为老牌的汽车制造商,福特当然也不甘落后,他们最近也推出了一款量产汽车充气式后座安全带,将传统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功能合二为一,为后座乘客提供额外的碰撞安全保护。这一先进的安全带系统被用来减少碰撞时对后座乘客的头、颈、胸部受到的伤害。据悉,这款新安全带将装备在全新的福特Explorer上,并在北美市场投产。福特还计划在全球所有的福特车辆上逐步推广应用这一新技术。

     通用:彻底避免汽车碰撞

    在确保汽车更加安全的研发道路上,底特律的其他汽车制造商们显得更加雄心勃勃,比如通用汽车。他们想要做的是彻底避免汽车发生碰撞,这听起来好像有点耸人听闻,但通用汽车的确正在致力于无碰撞凯迪拉克汽车的研发。通用汽车设计总监Clay Dean表示,他们正在研发的防撞系统将会应用在全系的凯迪拉克上,通过在车前部安装多重雷达来真正达到汽车无碰撞。

    目前,凯迪拉克DTS已经具备了偏道警告、盲点预警及自适应巡航控制等功能。Clay Dean表示,尽管这些仅应用在豪华车上的高科技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遥不可及,可是类似的技术最终将会应用在所有汽车的安全硬件上,就像安全带、保险杠和汽车前灯这些设备几十年前在汽车上的普及一样。通用汽车还构想一套名为移动互联网的系统,该系统可以连接各辆智能汽车,通过庞大的移动网络来远程操控服务器,让智能汽车高效运行。

    沃尔沃:行人探测安全系统

    在Volvo S60新车型上,搭载了一款神奇的行人探测安全系统。这套系统会对车前的行人进行监测,当行人走入车前方的道路时,这套系统就会通过声光信号,在抬头显示屏(HUD)上警告驾驶员,并提前对刹车进行施压。如果驾驶员仍然无动于衷、没有刹车,这套系统将全力进行刹车,从而保证行人安全。

    谷歌:让自动驾驶汽车安全上路

    在智能化汽车的研发道路上,搜索引擎巨头谷歌也没有闲着,而且还引领了自动驾驶汽车的新潮流。虽然目前来看,自动驾驶汽车距离大规模生产还需要很多年的时间,但是对此憧憬了多年的技术专家却坚信,这项发明可以像互联网那样,深入地改变整个社会,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塞巴斯蒂安·特隆博士。对于这一点,谷歌的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也深表赞同。更为重要的是,谷歌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就在前几个月,谷歌的自动驾驶试验车已经行驶在了旧金山与洛杉矶之间的高速公路上,随后这些车在无人干预的条件下足足行驶了1609千米,偶尔获得人工干预的试验车型竟然自动行驶了22.5万多千米。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车辆当中,有一辆甚至独自穿过了旧金山的Lombard街道,要知道它是美国最险峻和弯曲的街道之一。

    与此同时,众多的科研院校也纷纷加入进来,英国牛津大学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该校正在开发一个自主导航系统,该系统能接受车身携带的传感器、雷达、摄像机、激光和互联网服务器的信息。

    “我们要以辅助普通驾驶员的思维来开发航线定位支援系统,再装配一个机器人驱动程序,不断地推动汽车的发展。”毫无疑问,斯坦福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克里斯·杰兹的这句话,让人们对智能化汽车的未来更加期待。

    畅想明天

    世界2020——智能图绘就

    如果你觉得展望未来的智能交通索然无味,那么让我们先来看看发展智能交通的部分现实意义。事实上,因为今天的电力网、道路交通网都不是智能网络,所以浪费了很多资源。根据IBM的调查统计,如果美国的电力网可以提高5%的使用率,那么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相当于5300万辆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德州交通研究所(Texas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调查发现,在2007年,仅道路堵塞就花费了美国42亿小时的工作时间和106亿公升的汽油

    显而易见,智能化的城市交通不仅会节省大量资源,也会让汽车行驶更加安全。就像很多专家预计的那样,智能交通将会彻底改变动态城市空间和人类生活。

    美国知名科普杂志《大众科学》近日就对2020年的城市交通进行了大胆展望。该杂志预测,2020年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不仅能帮助城市消除道路堵塞、避免车辆直接碰撞,还能让车主摆脱在停车场上无谓的寻觅。

       智能交通探测器+行人转发器

    《大众科学》预测,到2020年,参与到汽车网络中的每一辆交通工具都可以通过内置GPS智能手机获取各种有用的导航资讯,将自己变成一个个道路状况探测器。在行驶过程中,任何两辆交通工具都可以相互交换实时交通、天气和路况数据。当然,普通行人也要加入到以上的智能交通网络中来确保自身的安全,只要他们携带一个简单的转发器,就能让过往车辆了解和确定他们的精确位置,保障自己不被车辆撞击。

    自适应性巡航控制系统+数字化急救车

    通用汽车公司预测,公司在2015年左右将开发出自适应性巡航控制系统,让汽车彻底告别追尾事故。该系统不仅能根据前面车辆减速的情况作出相应调整,还能寻找通畅的车道,并在保持现有速度的情况下绕过其他车辆。另外,利用无线网路把道路上的汽车“串联”起来结伴而行也是一种智能化探索,这样不仅可以节省燃油、减少连环相撞事故,还能彻底解决道路拥堵,司机也能告别单调的路面驾驶生活。

    未来,智能化交通还考虑到了行驶在路面上的紧急救护车及摩托车,它们能够通过数字化广播向前方车辆发送信号,要求他们让道、自动减速甚至靠边。新的卫星系统能让车辆对自身位置的定位精确到2.5厘米以内,帮助汽车紧紧盯住数字化地图的车道。另外,一旦出现碰撞不可避免的情况,参与到智能网络中的汽车能在事故发生前自动重新定位,以保护车上人员安全。比如奔驰最新款的安全概念车能在事故发生时让车内金属结构产生膨胀,以形成一道比较牢固的安全屏障。

    智能交叉路口+可对话停车场

    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40%的车辆碰撞和20%的交通死亡事故都发生在十字路口,而未来的智能交叉路口就肩负着避免死亡事故发生的重大使命。

    智能交叉路口不仅能够向过往车辆发送视频或音频警告信号,甚至能直接采取行动减慢车速或让车辆停止,同时还能阻止车辆闯红灯。

    与此同时,只要你的车加入到智能网络系统,停车将会变得简单,因为停车场会告诉汽车何时何地有空余车位,以节约时间和燃油。甚至有这种可能,你直接把车放在规定空位,然后直奔工作地点,停车的事让汽车自己去处理,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再打个电话让车自己来接你。

    记者观察

    智能化可靠吗?

    无疑,可靠性是汽车通向智能化道路上难以避免的话题,正如传说中比尔~盖茨和通用的对话那样,盖茨说:“如果通用汽车能保持和计算机行业一样的技术更新速度,我们现在都能够开着只卖25美元的汽车,一加仑油能够开1000英里。”通用的回答是:“是的,但您是否愿意让您的车每天死机两次?”虽然现状还不至于如此糟糕,但智能化汽车和交通的可靠性确实在困扰着研发人员,也在侵蚀着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顶礼膜拜,虽然这一趋势已不可避免。或许一句老话可以送给汽车智能化的未来:革命尚未成功,科技仍需努力

    汽车的智能化必定是站在已有汽车电子化技术基础之上的,换言之,智能汽车是电子技术日趋成熟的产物。

    在汽车发展的100多年间,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再到后来的主被动安全功能集成,汽车电子化技术不断发展。早在20世纪60年代,汽车电子技术的进步就已经被人们看好,认为这是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如今,汽车电子化已经为汽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的汽车智能化技术也在逐步得到应用,这种技术使汽车的操纵越来越简单,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越来越好。

    从2009年开始,上海通用汽车就在中国推出了安吉星Onstar车载服务,为用户提供碰撞自动救助、全程音控导航、被盗车辆追踪等11项服务。在2010年的北京车展上,上汽集团推出的“互联网汽车”荣威350,搭载了智能网络行车系统InkaNet,依托中国联通WCDMA的3G网络,实现信息检索、实时路况导航、电子路书、股票交易和社群交流等互联应用。

    当然,智能化汽车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核心技术的突破。吉林大学国家“计划”特聘教授邓伟文就曾表示,智能汽车的实现必须以众多高端前沿技术为前提,譬如通过GPS对汽车定位并指出行驶路线,利用各种视觉和超声波传感器精确探测周围的行人或障碍物,利用无线通讯判断车与其他交通设施的关系,最后还要通过人工智能作出判断并自动执行各种转向、加速、停车等命令。另外,智能汽车的电子系统将变得越来越复杂,所承受的电荷也越来越大,电源系统面临全面升级。

    不过,与汽车电子化经常引发故障的现实相比,大谈技术突破就略显单薄了。为智能化汽车与智能化城市交通设施的发展拍手叫好的同时,现实中汽车电子化的可靠性现状也着实令人尴尬,甚至有一些人还坚定地认为汽车的电子化就是麻烦制造者。因为与机械化的渐进损坏相比,电子系统的失效可能发生在瞬间,对安全的影响自然不容小觑。更何况,在现实的使用过程中,汽车电子化所引发的故障也时有发生。

    美国《消费者报告》汽车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就曾明确表示,车辆造价昂贵、装备豪华并不一定等同于高可靠性。现在的豪华汽车装备有许多电子设备,还融入了很多高科技元素,但是它们在实际驾驶中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尽如人意。美国知名的安全与战略公司(Safety Research & Strategies Inc)总裁西恩·凯恩 (Sean Kane)也表示:“就电子系统而言,目前汽车生产商的设计能力比检验能力强。随着汽车电子设备数量的增加,出现的问题将不成比例地增加。”

    专家的观点也在中国汽车质量网收到的投诉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以2010年三季度中国汽车质量网收到的投诉为例,与电子设备及附件系统有关的投诉就达45例,更不用提其他系统中有电子设备参与的故障投诉了。

    虽然在汽车日渐复杂的情况下,汽车厂商在开发阶段很难完全估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故障,但就像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孙泽昌所说:“汽车的发展在机械化道路上已走到尽头,继续发展只能依赖电子化手段。”

    不论是已转化为现实的技术,还是处于未来蓝图上的畅想,汽车的智能化让人们看到了未来汽车更加安全的曙光,也让研发人员对技术的日趋成熟充满信心。不过,在这条道路上,汽车企业需要登高望远,更需要小心翼翼。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