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读者来信(2011-01)

2011-01-05 14:44:38 中国质量新闻网

    就怕货比货

    我前几天刚从纳木错湖回来,这趟野外探险让我看到了国内合资品牌车和纯进口车之间的差距。当时我们从拉萨去纳木错,中间要翻越一道异常凶险难走的山口。我们一行人开的8辆车中间有6辆刚好是同一个品牌的,其中3辆是合资品牌车,3辆是进口车。另两辆是其他一家合资品牌产品。

    我们没想到的是,我们这次行车路线无意中成了一个校验场。还没到目的地时,就已经看到了品质之间的差别。5辆合资品牌车状况不断。一种状况是轮胎总坏,另一种状况是减震器漏油,最后减震功能一点都没有了。最好的是那3辆进口车,一路没出明显问题。

    我们一行人因为有领导在,自然让领导换到了进口车,同品牌的合资生产车虽然没有了减震,但还能走,我们就一路颠簸着到了纳木错。更惨的是其他几位同事,屡次在山道上等,等着轮胎给运来换好,才能走。

    这一道的检验,让我感觉,国内生产的车在工艺上还大有进步的空间,一定不要松懈。

    西藏  王业

      与其限制不如规划

    可以预见,随着北京开始限牌,其他拥堵程度快追赶上北京的一线城市也很有可能在未来出台限牌的措施。这也就意味在汽车厂家将不得不提前转战二三线市场。

    北京的限牌是一个痛苦的决定,如果接下来所有遭受拥堵之苦的城市都选择限牌作为解决拥堵的“良方妙药”,那中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困局可想而知。作为产业链较长的汽车工业如果衰败了,对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北京的限牌也给其他城市的管理者敲响了一个警钟,城市交通规划、综合治理必须提前作好科学处理,不能到最后把希望寄托在一个“限”字上,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     

    北京 宋江南

      和钱包过不去?

    “老公,你说咱们这也算是捡了个便宜吧?”新车上牌后,我问老公。其实,本人不是占点小便宜就窃喜的一类,只是听到一起上牌的车主说加价3万〜7万元才得以提车的消息后,我真的为自己还能买到打折销售的车美了一阵儿。

    加价提车,这一销售手段相信很多车主都遇到过。不过,我比较奇怪的是,那么长时间没车的日子都过来了,难道就真的在乎再等等吗?或许,新车型带来的回头率是很多车主愿意出这个钱的原因,但是,作为普通消费者,何必为了图一时的回头率,和钱包过不去?况且,加价部分不用说发票,连个白条都没有,只是凭空落进了经销商的口袋。

    事实上,面对经销商给出加价才能提车的说法,消费者也不是无法可依,《价格法》和《关于商品和服务实行明码标价的规定》都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钱包在你手,如何选择,那是你的权力。    

    北京  马慧慧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