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辆银色的宝马X6呼啸着加入到阵列当中,中国汽车年度品质总评榜的获奖车型全部到齐。北京初冬的夕阳下,我们记录着一年来的成果。望着车阵中灯箱放射出的雕塑光,我突然想到,其实这份成绩单中的得分,主要来自捧读此刊的消费者和兢兢业业为之服务的企业。
就在编辑部忙着筹备“总评榜颁奖典礼”和“18款中级车可靠性调查结果发布会”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对象——美国《消费者报告》公布了最新一期的轿车可靠性年度结果。令人惊讶的是,在美国备受挫折的丰田仍然是所有车型中的大赢家,其在美生产的独立品牌赛恩(SCION)拿到了最高荣誉。本田、日产等日系车也表现不错。相反,倒是德系豪华车表现欠佳。如果不是坚信《消费者报告》非盈利的第三方地位,我们似乎很难说服自己接受这样一种答案。但静下心来想想,也不无道理。
美国人买车与欧洲人不同,这与其民族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关。美国人买房都要有Garage(车库),里面放几台车——送孩子上学的、出去度假的,去机场接客户的。美国人只在乎车子使用功能上的差异,至于要不要保养则毫不关心,更别提哪个品牌、哪个车系有什么特点了。而欧洲人不仅是喝汽油长大的,还是在汽缸里长大的,在德国大众总部狼堡有一个儿童游乐区,专门建有大汽缸形状的翻斗乐。欧洲人从小就懂车、爱车,买车之后很会保养。因此一定程度上,欧洲车更讲究新技术的应用,在平时也需要了解和照顾。这在美国人看来几乎办不到。因此,表面上皮实,实际上需要你去懂、去爱的德国车到美国人手里就有点麻烦;而表面上单薄,实际上技术保守、操作简便、故障率低的日本车就很受欢迎了。
回过头来看中国市场,近两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德系车开始越来越受青睐,因为媒体的宣传指向就是德国车更结实、更安全。其实德系也罢,日系也好,只是车型特点和目标设定上的差异,不能单纯地划分出好坏。可靠性高不高,关键还要看用户使用中的体验和故障积累。我们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虽然中国人用车的时间太短,现在甚至赶不上换新车的频率,但一年左右的新车还是能看出其可靠性水平的,而且中国用户在消费上的理性认知与感性需求比较中庸,既不像美国人那样无所谓,也不像欧洲人那样吹毛求疵,而是愿意客观地描述自己对爱车的体验。因此,我们“百名车主评新车”、“中级车故障率调查”中的特殊项目设置——故障间隔时间和故障点,都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数据反馈。
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和企业分享到一年来成长的快乐,我们“中国汽车品质总评榜”颁奖仪式特别设计了一个环节:把企业的高层和车主代表请到颁奖现场,让车主代表为一些车型颁奖。我们相信这既是对企业的最佳褒奖方式,也是为普通消费者提供的一份礼遇与尊重。无论造车的、卖车的、买车的、评车的,大家都是中国汽车业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都是大海中不可或缺的一朵浪花,平等平等。
过节了,这是一次属于所有中国汽车公民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