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新车质量掺水大起底

2010-11-05 15:05:17 中国质量新闻网

“井喷”出来的毛病

新车质量掺水大起底

    “披着华丽外衣的隐忧。”这句话来自一位关注汽车发展的可靠性研究专家。华丽的外衣,无疑是一组组汽车产销量冲高的数据;而隐忧,则是消费者对新车投诉量的不断上升。

    一面是某些品牌的车型一车难求,一面是新车车主对汽车质量的抱怨,不得不说,车市井喷出来的不仅仅是数量,还有质量问题

    

    新车被“绊倒”

    “连座椅上的塑料套还没有撕掉的新车,上牌时竟然两次都没有通过车辆检测站的检测。”车主廖先生刚刚成为有车族,却在上牌时发现爱车居然“栽”在检测线上,喜悦迅速被郁闷代替。在中国汽车质量网的投诉中,被检测线“绊倒”的车主投诉虽然不多见,但这个现实着实让打算买车的消费者为新车的质量担心不已。

    事实上,这样的跟头,新车没少栽。据检测站的工作人员介绍,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新车在检测时过不了关,“刹车偏软、刹车后车辆平衡性不佳是最常见的原因,有时候还会集中出现。”

    廖先生说:“新车尚且如此,真不敢想象车辆开久了会出现什么问题。”对此,可靠性研究专家李良巧认为,产品的可靠性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也就是说可靠性和时间段相关,但同时应注意,“可靠”也意味着一个时间点,或者说在出厂那一刻就应该是合格的产品。既然作为商品被卖给了消费者,说明它在出厂时的检测应该是合格的。那么,为什么有厂商出具的“新车出厂检验合格证”,新车还是会在管理部门的检测中被打上了“不合格”的烙印呢?

    业内人士认为,理论上,新车出厂时的各项指标都有严格的国家标准,如果厂家对每辆车的质量把控都按此执行,不会有车检亮红灯的情况。但事实上,不少汽车生产企业对新车的质量检测都是按批次抽检,并不能保证每辆到消费者手中的车都是完全合格的产品。

    在采访中,专家们也提醒消费者,现在很多4S店的工作人员都会陪同车主去上牌,遇到上述问题时,他们会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通过监管部门的检测。所以车主上牌时应回绝4S店人员此类所谓的“帮助”。如果车主碰到新车车检不合格,可以向4S店提出维修或换车,否则,必将为日后行车埋下隐患。

    故障“如影行”

    “新车的故障像影子一样,从提车开始就难以摆脱。”贵州车主蒙先生于今年9月29日买了一辆自主品牌轿车,当天就发现“车辆发出的声音像拖拉机一样,去了4S店也没有办法解决,而且和我的车有相同情况的车不在少数。”目前,蒙先生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无助的他只能表示:“我只能在各个论坛向大家说明我的车的情况,我要告诉所有人,考虑清楚了再买这个车型。”

    在贵州遇到此问题的蒙先生并不是个案。10月下旬,相关专业网站发布了《2010年三季度中国汽车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投诉分析报告》。在报告中,投诉涉及的品牌几乎涵盖了所有合资和自主品牌,而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一组数据则是,6个月以内新车投诉占比64.2%,比去年同期上涨5.1%,其中近两成是发生在购车3天内的投诉,主要有刹车异响、变速箱异响、故障灯常亮及车漆颜色不均等。

    分析来自中国汽车质量网上的投诉结果,截至到记者完稿时,可以看到在10月份的投诉中,提车当天就发现新车故障的投诉占总投诉量的11%,2〜7天内发现新车问题的投诉占30%。使用1年以上车辆的投诉只占1.6%。其余大量投诉都集中在新车购买6个月之内。

    再以上半年的两个数据比较,2010年上半年,国内汽车销售同比增长47.67%,汽车质量和服务的投诉比去年同期上升56%,投诉增长已经大于汽车销售的增长。对此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的工作人员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车质量下降明显。

    基于车主发现新车故障的时间缩短和没有汽车“三包”规定的现状,专家建议消费者在买车时,除了要寻找口碑好的经销商外,在提车时也要多留意一些细节。一旦买到有“先天不足”的新车,一定要收集好车辆瑕疵的证据,并保留好各类费用的票据,尽量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

    新车的“新”,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消费者新购的车辆,二是指汽车生产企业新推出的车型。对于那些新产品的追逐者,厂家新推出的车型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但是,来自美国的权威杂志《消费者报告》(ConsumerReports)则为这部分消费者提供了一些警示。

    该杂志认为,在汽车厂家看来,新年到来之前推出多款新车是提振全年销量的重要一环,但对于打算购买车辆的消费者来说,买新车型还是选择上市1年左右的车型,确实需要很好地斟酌。虽然厂家一般会用5年左右的时间进行新的汽车设计,还会在新车型上融入最新的安全标准,但消费者在出手买车前,更需要关注车辆的可靠性。

    《消费者报告》的可靠性调查显示,新推出的车型设计经过了比较大的改动,与已经上市1年左右的车型相比,新车型在总体上会有更多的故障。这也意味着上市1年左右时间的车型更可靠,而不是新推出的车型。

    困局破解难

    面对扑面而来的投诉,习惯于买车前搜罗口碑的杨先生不禁感叹:“为什么苦等几个月到手的新车,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烦恼?”

    对此,多位专家都把问题首先归结于汽车生产厂家。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教授宋健认为:“在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所有汽车厂家都在为市场竞争而拼命增量,很多企业本末倒置,只顾将完成销量目标作为首要任务,将提升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放在了次要位置。”数量和质量位置的颠倒,使得汽车生产企业在零部件的采购等方面容易放松对质量的管控。

    另外,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生产企业订单的增多,也带来了员工缺乏的问题。即使能尽快招到新员工,入职后的员工也不能马上投入生产,需要一定时间的培训后才能上岗。但销量井喷导致“时间紧,任务重”,很多从事装配的工人在短时间培训后就从事一线工作,也会造成在零部件完全合格的情况下,生产出有瑕疵的整车。

    来自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用户部的樊天顺也表示:“中国汽车的产销量迅速扩张,使整车厂在零部件控制和生产控制方面都出现了问题,这是导致新车质量问题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

    既然主要问题来自汽车生产企业,那么如何让他们从源头起重视汽车的质量呢?汽车界的评论人士认为,销量和故障量同时井喷现象的改善,目前还需要制度的建立和来自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增强。但是,目前这方面工作展开的速度显然不尽如人意,加之维权途径的不顺畅,用户的投诉可能会越来越多,而这些投诉带给潜在汽车用户的直观印象就是:新车质量不可靠。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