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安全带的X档案

2010-11-05 15:14:34 中国质量新闻网

      拿到这个选题时,大脑中的第一反应是,所有驾驶和乘坐汽车的人,都应该感谢一个人,世界上也许没有第二个人能像他那样挽救如此众多的生命。他就是来自沃尔沃汽车的工程师尼尔斯·博林,他于1959年发明了汽车三点式安全带,沃尔沃也将他的发明无偿开放给整个汽车工业。那么,那条小小的编织带是如何挽救生命的呢?发展至今,不同车辆上的安全带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前排安全带

    工作方式有所不同

    在北京奔宝丰润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维修车间里,记者看到,不论价位高低,属于哪个车系,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三点式的安全带。只是工作方式有所不同。据奔宝丰润的负责人缪先生介绍:“安全带的区别和那根带子本身没有什么很大的关系,关键就是卷收器。由此,安全带的种类也被分为紧急锁止式安全带、预紧式安全带和燃爆式安全带等。”

    紧急锁止式安全带是最普通的一种安全带,市面上价位较低的车型都是装配这种安全带。“虽然这种安全带能对车内乘员起到不错的保护作用,但并不是最完美的。”在我们实地拍摄时,一旁的维修师忍不住说。

    之所以说不够完美,是因为这种纯机械装置虽然能够快速锁止,但在碰撞的一瞬间,乘员的的身体还是会发生小幅度前移。要知道,那几厘米位移的增加,或许就会让乘员失去生命。

    “车身上的科技在飞速前进。”这是一位汽车软件设计者的感叹。确实,为了弥补紧急锁止式安全带的弊端,工程师们开发出了预紧式安全带。在发生撞击的一瞬间,卷收器会自动将安全带往回拉一段距离,以消除安全带和身体间的空隙,减少乘员的位移,而且,安全带也可以随着座椅的移动调节出对消费者最好的保护角度。

    “燃爆式安全带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又一个进步。”缪先生介绍,“在一般轻微碰撞或急刹车时,这类安全带具有和普通紧急锁止式安全带功能相同,但是在碰撞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燃爆,通常会与安全气囊配合使用。”确实,记者以一辆英菲尼迪做试验,瞬间大力拉出安全带时会发现,安全带被卡住,但因为并不是真正的撞车,并无气囊参与,所以未有更强烈的保护。

    缪先生也提醒车主,有些燃爆式安全带会有“保质期”限制,而且它和安全气囊一样,爆炸装置是一次性的,使用过一次后就必须去维修厂更换新的安全带了。

    

    后排安全带

    有多有少各不相同

    与前排安全带都为三点式的共性不同,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后排安全带则是差异大于共性。中国都喜欢以家庭为单位乘车出行,所以后排座椅上经常会被使用,尤其是后排中间的位置,所以,我们也把目光集中在此。

    首先说安全带的数量。以标准的五座轿车为例,一些较早生产的车型,后排仅有两个安全带,对后排中间的乘客毫无保护。而据日本事故对策机构的实验数据显示,不系安全带时,后排乘客本身受重伤的风险高达95.4%;如果系好安全带,受重伤的概率可下降到9.6%。

    另外,记者在查看时也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一款皮质座椅的桑塔纳上,后排座椅明明有三个安全带,但是只有两个安全带插口。后经向维修师请教后得知,有的车主在重新包裹座椅时,为了美观等原因,会把一个插口完全包裹进去。但是一旦发生事故,后排中间的安全带就成了摆设。

    其次是保护的程度。众所周知,三点式的安全带的保护性要强于两点式,但是记者在查看中发现,几乎所有A级车的后排中间位置都是两点式安全带。据专家介绍,与三点式安全带相比,两点式安全带大约节省一百多元的成本,对于那些严格控制成本的入门级小车,这样的配置也说得过去。但是B级车中也不是所有的车型都在后排中间设置三点式安全带,比如一汽-大众的迈腾。

    对于后排中间座椅的不同,缪先生认为,对于一些强调个人空间的高档车型,考虑到后排中间会有扶手放下,或是后排座椅可以放倒增加储物空间,设置两点式安全带也可以理解。另外,有的家庭会在后排中间放置儿童座椅,对于个子较小的儿童,三点式安全带的保护显然不如两点式安全带。“不过,从车的生产日期来看,总体上其安全保护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的,安全带的设置也是如此。”缪先生说,这也是未来汽车在安全保护方面的大势所趋。

    在采访的最后,缪先生也提醒消费者,不要将防止安全带报警的某些设备插在安全带锁扣上,也不要把安全带从身后插到锁扣中,因为据美国公路交通安全局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美国,安全带平均每年可以挽救13000个生命,并将前排乘客的死亡风险降低50%。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