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读者来信(2010-11)

2010-11-05 09:34:11 中国质量新闻网

    可贵的诚恳

    在不少汽车类杂志几乎成为各厂家的宣传册之后,贵刊却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立场,针对有问题的产品,尖锐地批评、客观地评价,比如贵刊2010年第十期的《“喝机油”的奥迪》一文,可以说难能可贵。

    奥迪作为官车、德系车、品质车,一直在车界身份贵重,很少有媒体愿意很直率地对其提出批评。但不批评绝不是没有问题。在各大论坛上看看,网友对奥迪的问题也有很多批评,其中烧机油尤其多。贵刊很直率地提出了这个问题,这种态度是很可贵的。

    这不仅是对消费者诚恳,也是对汽车厂家诚恳以待。对消费者诚恳,是指贵刊能够诚恳地按照车本身的质量来推介;对厂家诚恳,是指能够真诚地指出产品质量上的问题。

    我认为奥迪应该正视这种批评,正视自己产品设计或质量上的瑕疵。当然,我也更希望贵刊以后能再多些这样的直言、诤言,对厂家是一个触动,对消费者来说也是极大的福音。

   青岛 苑文青

    

    算算车辆购置税

    前段时间宝来入户,虽然减免了5%购置税,118500元可以提车,但仔细计算购车费用,感觉税费还是高的吓人:一是在裸车价中,包含增值税17%,计21450元;二是购置税5%,5064元;三是车船税10个月,300元; 四是强加的交强险,我也将其列入税费,950元;五是检测、入户、牌照及证件工本费,感觉虚头太大,255元。总计:28019元。扣除增值税款,118500-21450=97050,也就是说各种税费占车价的28.9%。

    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真正的车价一般只占购车费用的60%左右,其余大约40%则属于各种合理的或不合理的税费。单说车辆购置税就是极不合理的。征收车辆购置税的初衷主要是限制集团消费,因为以往购买汽车的主要是公家。流通体制改革后,采用控制集团购买力的办法对公款购买总量(包括汽车)进行调节,即购买大宗物品必须审批并缴纳购置税。为限制集团消费征收购置税的初衷也许是好的,但时代变化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变化了,以控制集团购买力的办法来限制轿车进入私人家庭,就难以自圆其说了。

    北京 胡湖

    

    没必要纠缠“车头税”

    我国车船税将分为7个梯度,按照排量进行征税。此次新政无疑是政府致力于“节能减排”的一大举措。

    表面看来,实施车船税似乎确实能对降低机动车排放起到积极作用。但事实上,就小排量车市场来说,税负的下调只会让购车的门槛再度降低,从而刺激小排量车的销售。小排量车销量的激增必然又将加大交通压力,很难说对“节能减排”有多少实际效用。对于大排量车的受众群体来说,税负的提升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此种“生活方式”成本的投入,很难改变他们的选择。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车头税”应当压缩或者被合并到燃油税中,通过燃油税来实现“多开多交、少开少交”的调节功能。这种做法将直接导致百姓的钱包与汽车的节能特性和用车频度、里程挂钩,会比“车头税”发挥出更大作用。

    上海 杜大卫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