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刺者”——这是人们对于质量工作者的一个别称。
而对于领导开展质量工作的管理者,他们是否更善于“挑刺”呢?
且看三位质量经理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眼中的汽车文化
季维东:有车族的低碳生活
联想全球供应链北京厂台式生产经理
“那条路笔直地向前延伸,一眼望不到头,路上也没有其他车辆,只有我们这一辆车,那种感觉难以形容,孤寂但却无比雄壮。”季维东向我这样描述自己的一次自驾游感受。
33岁的季维东是一位少壮派的质量人,他的头衔很多,联想全球供应链北京厂台式生产经理、联想精益六西格玛黑带、中国电子质量管理协会QCC咨询师,但他更愿意让别人像联想内部同事那样称呼他为“维东”。他认为这是一种坦诚关系的表现,让人在公司中更加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季维东的座驾是一辆POLO,购买于2007年,那时的他新婚燕尔,“我们开着它游玩了北京周边的各个景点,每个周末都会出去,直到后来妻子怀孕。”现在,身为人父的他,最幸福的事就是看着宝宝快乐、健康的成长,然后带着全家人一起出行游玩。
在那些或长或短的自驾游中,季维东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开车从呼伦贝尔草原,到满洲里、海拉尔,然后回到北京。他发现,自己选的线路是很多北京自驾游爱好者常走的路。果然,在一家被无数自驾游者提及的餐馆前,他看到了好几辆京字牌照的车。虽然这家餐馆并不出名,但是在自驾游的圈子中,却一传十、十传百地成了京客的必尝之地。“我感觉这是件很好玩的事情,所以在那里吃饭也感觉很开心,吃的什么反而都忘记了。”
从质量人的角度出发,季维东认为POLO的质量还是很过硬的。在开往满洲里时,本来有条大路可以选择,但他们抄一条地图上的近路。结果发现这条近路的路况十分不理想,一路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石砾,“当时最害怕车抛锚,万幸的是,小POLO居然平安无事地走完了那段让人提心吊胆的路。”说起那次经历,季维东还在感慨,在那条石子路上,当时觉得很难熬,但到达目的地时,一下就轻松了,然后才发现当时的经历很刻骨铭心。
虽然购车时间不算短,但季维东的开车里程却不长,他说:“我的车主要用来自驾游和朋友聚会。”其他时间,他常常选择城铁。通过观察,季维东认为,北京和上海的汽车发展计划是不一样的,北京希望市民多买车,拉动经济,但是又不大希望市民都开车上路。因为北京的交通状况并没有随着车辆暴涨有明显的改善。于是,很多有车一族不得不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来上下班,私家车只是偶尔一用。而上海的政策就是通过车牌来限制整体车量的暴涨,以求车辆的增长和整座城市的发展速度相适应。
“我现在就很理解北京市的这种政策取向,平时乘地铁上下班,从家到办公室的时间比开车还要少几分钟,这样一比较,我更加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了。”季维东还认为,同事们相约某天坐某人的车,形同拼车,也不失为低碳生活的好办法。
季维东是个工作、生活两不误的人。他有一些初中及高中同学也在北京工作,“我们经常相约一起吃饭,认识这么久了,感觉就像亲人一样。”他非常珍惜这种长时间培养起来的情感,每每这时,他就会开上自己的POLO过去。
现在,季维东的宝宝已经十个月大了,他也开始感觉到小车的不便之处,尤其是双方父母来看望孩子时,他就没有办法安排大家一同出行了,于是他在打算以后买一辆至少7人座的车。
因为要带着爱人、孩子和双方父母一同出行,所以考虑7座的车,这足见季维东是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人,在这个很多人都在为操纵感而买车的时代,他换车首先考虑的却是家人的需要。
每个做父亲的人都是幸福的,尤其是一个女儿的父亲,虽然主题是车,但季维东还是忍不住多聊了几句宝贝女儿。爱女儿,爱家人,有了这样的生活态度,相信他也能更好享受越来越丰富的车生活。
夏立新:有道的“野蛮驾驶者”
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TPS推进部 经理
“很多人说我把轿车当坦克开。”这是夏立新为自己开车“野蛮”提出的佐证,也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句话。
夏立新是北京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员,来自江西的他个子不高,说话遣词也很讲究,眼前的他很难和开车的狂野一族联系起来。就像硬币的两个面,喜欢“野蛮驾驶”的他,也在无意中成为了他曾经驾驶过的富康车的试驾员。“我的富康开了5年,我的驾驶习惯也验证了富康车的底盘非常结实。在野外的崎岖山道上开车,道路大多坑洼不平,但我不会减速通过;城市里路边的马路崖子,我也是‘噌’一下就开上去,决不因为担心底盘而小心谨慎。”
去年年底,夏立新买了一辆迈腾,驾驶习惯已经很难改变的他,开起来同样生猛。他对迈腾也很满意,因为当初选择它,就是看重它的加速性能。“我特别强调时间和效率,不能容忍总是在别人后边像蜗牛一样尾随,超车也成为了习惯,而迈腾在这方面的表现最符合我的需要。”
对于时间和效率的追求,除了夏立新的性格使然,也与他从事的工作有关。夏立新在福田汽车的具体职务是TPS(丰田生产系统,目的是消除运营中所有的过载、不均衡、浪费)推进部经理。福田专门从日本请来专家讲解TPS,而夏立新的工作就是将专家讲解的TPS理念贯彻到福田的生产中去。事实上,TPS的精髓就是效率。“每个工作流程必须速度稳定、操作准确且无间断,如何做到那样?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有高效率。”
“学习丰田生产方式,为何没有买日本车?”我将问题抛给他。夏立新笑称:“因为我开车很猛,德系车比较符合我的要求。喜欢开快车的人都知道,德国是没有限速的,所以我认为他们造车也会更多地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说到限速,夏立新感慨起来:“我国高速路的限速其实已经没有实际意义。我每年春节都要开车回老家,大部分时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目测下,很少有车主在高速公路上的驾车时速低于120公里,我已经算是开车很猛的了,但我也没有超过150公里/小时,有一些车的时速,一看就超过了200公里。”
夏立新认为,限速只是一种外在约束,其实更重要的是自己的驾驶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源于自己对自身驾驶实力的正确认识。他认为,人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在对速度的判断力上。“我认为开车还是要量力而行,要结合自己的驾驶技巧和对车辆的控制能力来决定速度,不能一味快车。我在高速公路上永远不是最快的,那是因为我知道我自己能够控制的车速就是150公里/小时左右,我不会超过这个时速行驶。”
最后,我问他:“那家人坐你的车会紧张吗?”夏立新说:“当然会,我爱人就总让我慢点开。其实,我的技术我自己心里有数,该快的时候我会快,该慢的时候,我也不会强行开得很快。”
都说四十而不惑,对于开车那些事,夏立新显然已经想得很明白了。
史举菲:我们这一代人的伤感
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厂长
初见史举菲,她告诉我已经退休,我很诧异,因为从她神采奕奕的双眸、一丝不苟的打扮,一点都感觉不到眼前这位老人已经退居二线。
在了解了我们的来意之后,史举菲爽快地说:“我没有车,但我非常关注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发展,非常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看到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质量能和外国品牌媲美。”三句话不离本行,作为一位老质量人,质量意识已经渗入其骨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她对任何事物的认识。
称史举菲为老质量人,是因为她担任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抓质量的副厂长多年,去年刚刚离开工作岗位,紧接着就被聘为各种质量奖项的评委。就在接受采访之前,她刚刚结束了一项质量管理奖的评审工作。
谈起评审工作,她对浙江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质量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当时,我就给他们提交的产品打了高分。我真的很希望这样质量上佳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能给我们的汽车业带来更好的气象。”
和史举菲交谈几分钟后,就很清晰地感受到了她对民族品牌振兴的期待和紧迫感。数年前,史举菲曾去长春一汽参观。“当时,我看到了从小就熟知的品牌——红旗。谈话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一汽人对于红旗品牌的自豪感和留恋,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
“如果我们自己的品牌,我们都不接受,那不是中国的悲哀吗?而且让国外品牌这么大批量占据中国市场,我认为这是我们的一种耻辱。我们卖资源、卖劳力,几代人之后我们还有多少自主品牌?这是关系到一个民族自信心永续的事情。”史举菲严肃地说。
这位客观的老质量人也表示,必须承认,从汽车零部件生产到组装工艺,包括外观、质量、安全感、舒适度等等,自主品牌汽车和国外品牌相比,是有差距的,“但是一窝蜂地追逐合资品牌和进口车,真的很让我们这一代与共和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人感到无限的伤感。”
正是出于对自主品牌的偏爱,史举菲说:“很多企业的负责人喜欢夸耀自己的车,事实上我真不爱听这些,我烦着呢!”进行评审时,一些公司会派车或者公司领导亲自开车接送史举菲,但她很不认同那些负责人在车辆方面的攀比。
史举菲的民族自主意识还影响到了女儿。她说:“事实上,我女儿和我在对民族品牌的看法也上也有着一致的观点,可以说她是受我言传身教的影响,她在节目中也常常表露出相似的观点。(史举菲的女儿曾在黑龙江电视台担任记者和主播)”
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史举菲提出一位老质量人的期待:“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在短短几年内发展这么快,已经很不容易,它在前进道路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包容,给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几年时间,等待他们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