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全世界球迷的热情都被世界杯的“战事”点燃,一起“火”起来的还有天气:7月某天的北京,地面温度高达68℃。炎炎烈日下,车主们开始摩拳擦掌,选择贴膜给爱车“防暑降温”。只是,在鱼龙混杂的贴膜市场,爱车的贴膜真能起到“环保、防紫外线、隔热”的作用吗?
在位于北京北四环的某地面停车场,记者看到,除几辆出租车外,其他停放车辆无一例外地都贴了膜。随机采访几位车主,他们都认为买车、贴膜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流程,而且也能起到保护隐私、阻挡紫外线等作用。但当记者问及隔热效果时,几位车主的回答显得有所差别。车主曾先生说:“感觉还行,已经贴了2年,颜色保持的不错。”但卢女士却抱怨道:“我的车买了不到1年,贴膜已经开始褪色,我也没感觉到有隔热的效果。”
针对两位车主对贴膜的不同使用感受,专家认为,这正说明了现在汽车贴膜市场的乱象,包括价格和质量。记者采访后发现,曾先生贴膜的花费竟然是卢女士的2倍。不过,专家也提醒消费者:“并不是所有的贴膜费用和质量都成正比,市场上不乏劣质高价贴膜产品,还需要消费者在贴膜前仔细了解信誉好的汽车美容店。”
专家的提示在记者的走访中得到了印证。在北京某车市旁的汽车美容店里,工作人员并不能提供一些大品牌本应有的质量保证卡和相关电子防伪码。据了解,正规的贴膜产品,质保时间在5〜10年,而且质保卡上有质保项目、年限、赔付方式等详细信息,但劣质品的质保无从谈起,甚至在1年之内就会出现褪色、起泡、升高车内温度、挥发有害气体等诸多现象。
那么,怎样在贴膜前做到知己知彼呢?专家为消费者支招:首先是“感官法”。优质膜手感厚实平滑,几乎没有异味,清晰度很高且颜色均匀;其次是“凭证法”。消费者在贴膜前,可向工作人员索要电子质保卡号,并上网验证;最后需要留一块“下脚料”。贴膜一旦完成,可以取一些样本以备送检,既可以为需要维权时提供证据,也可以监督工作人员,以免贴膜时被“偷梁换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