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需要讲点真话的质量媒体,
而不是动辄三四百页、豪华装帧的“桶装水”杂志,还是那句话,
别用后悔的眼泪去换骄傲,无论这眼泪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
今夏的热门词语离不开世界杯——内讧门、马大帅、郑大世的眼泪,当然还有每次直播都能看到的“中国英利”广告牌。老外疑惑,这个英利是干什么的?我告知,它是一家国内的太阳能电池生产商。老外可能不知道,中国大地上,正上演着新能源产业快马加鞭的好戏,英利则是戏中一角。巧合的是,每项新能源技术几乎都能和汽车扯上边儿。不过,在英利们张扬着中国式骄傲的时候,我们要上眼药了:小心别流眼泪。
本刊的试车记者被派往祖国各地,编辑叫醒了在国外考察的国家电动车实验室专家,实习记者甚至联系到远在英伦的研究人员,目的是要帮助读者寻找一个答案: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能放心购买。专家提醒用户,电动车也有可能发生危险,不可靠的产品将带来灾难,但愿这份骄傲不要用消费者的安全来换取,但愿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的“弯道超车”中,不会由于失去重心而“弯道翻车”。比亚迪F3DM在深圳给我刊组织的特别试车中,也解释了一些外界的误解:铁电池不是锂电池的一种,充电时间是经过验证的。但更多的自主品牌车企似乎连解释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只顾昂着骄傲的头向前跑。
外资企业在新能源方面的投入和谨慎是通过近百年的高标准逼出来的,它们引以为傲的可靠性并不虚假,大众在上海的电动车推广获得好评,他们的野心和实力应该能划上等号。但某些外资品牌最好能回头看看,因为它们的传统车型麻烦不断,令人骄傲的销量数字却换来用户的眼泪,故障投诉、召回公告屡屡曝光。虽然召回本身是体现企业责任感的好事,但次数太多,宣布太晚都可能有问题,比如东风日产的逍客,在执法部门的催促和车友会“逍帮”的讨要说法下,不情不愿地实施了召回,本期封面故事将向您揭露个中内幕,我们相信这绝不仅仅是东风日产一家的个案。
配置上的猫腻由来已久,虽然有的无关痛痒,但安全配置和核心总成的偷梁换柱不可宽恕:比如某美系车把四轮碟刹换成了前盘后鼓。也许我们与权威检测机构合作的配置加减法故事只能揭开冰山一角,但它足以让你看清消费欺诈的隐患,好在包括奥迪Q5在内的一些外资品牌不减反增,东风雪铁龙有减有增,终于让我们看到了维权天网下企业良知的唤醒。
媒体的骄傲也不能用眼泪换取,宣传企业与产品推广天经地义,但媒体应该有底线:抨击丑恶,褒扬良善,帮助企业发现并解决问题,减少消费者的痛苦和不安。有些媒体认为:中国汽车质量比美国都强,最好永远没有大规模召回。于是印刷品上的新车个个光鲜,鼓励有车就买,把读者当作只会看美女、香车画片儿的低素质群众,这是集体性的审美疲劳,还是群发性的良心沦丧呢?美国人问:“为什么中国作为最大的汽车市场却没有汽车质量媒体,而都是FANS(车迷)期刊?”我想说,那是因为我们这样的期刊还不多,本刊第二期即在西安实现了90%的新刊销售纪录,证明消费者需要讲点真话的质量媒体,而不是动辄三四百页、豪华装帧的“桶装水”杂志,还是那句话,别用后悔的眼泪去换骄傲,无论这眼泪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