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中美日欧家轿可靠性比较之四东成西就

2010-07-25 15:21:48 中国质量新闻网

红与黑

中美日欧家轿可靠性比较之四东成西就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汽车,其实也一样。

    汽车也有生命。如同人的成长,不同车型的设计、生产和流行,肯定会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反之,各地不同的用车习惯乃至思想观念,也会对汽车业界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车如人,不同的文化和观念,赋予了汽车独特的性情与气质,也注定了对中外不同地域汽车的比较,是车迷们永远津津乐道的谈资。

    那么,我们也来凑凑热闹。借用本刊《国内主流家轿可靠性调查完整报告》中的数据,从可靠性的角度,对自主品牌轿车和欧美日轿车作一比较,打开另一扇窗

    

    中外比较:差距并非想象中大

    和以前的专题一样,我们仍然以中美日欧各系轿车的百车故障率(PP100)为主要指标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自主品牌轿车和欧美日轿车的比较。本刊调查中涉及的自主品牌轿车共有上汽荣威550、比亚迪F3等18款车型,其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344,与本刊受调查的51款车型平均百车故障率264相比,高出80个值。与此相反,美系车、欧系车和日系车的百车故障率分别是197、228和221,都明显低于所有受调查车型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三者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为215。也就是说,自主品牌轿车的百车故障率与欧美日轿车该项指标的平均值相比,要多出整整129个值。

    当然,这个结果本身并不让人意外,但如果我们作一番具体分析,就会看到更多数据背后的内容。考虑到被调查的18款自主品牌轿车中有14款属于8万元以下车型,而欧美日轿车均以8万元以上车型为主,应该说,单就本次调查结果看,自主品牌轿车至少在可靠性指标方面,与欧美日轿车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这样的成绩,既客观反映了中外轿车存在的差距,也能说明自主品牌轿车近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

    

    自主品牌:传动、转向最“软”

    更有参考价值的应该是对中外车型8大分系统可靠性的比较。为了让比较更加直观,欧美日系车型的分系统百车故障率,我们均采用其平均值。

    自主品牌方面,18款受调查汽车在车身外部、车内部及内饰、电子设备及附件、温控、发动机、刹车、传动、转向及操控等8个系统方面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分别为91、59、58、26、44、24、24和17。而欧美日轿车上述8大系统的百车故障率平均值则分别为:55、40、36、17、29、17、11和9。两相对比,自主品牌无一胜出。

    更多的信息同样来自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如果按各系统百车故障率的差距大小排序,自主品牌相比欧美日品牌的主要“软肋”表现得更加清楚:首先,8大系统中,差距最大的是传动系统,其百车故障率平均值比欧美日轿车该项指标高出了118%;其次是转向及操控系统,相关平均值比欧美日轿车该项指标高出89%。以下依次是车身外部系统,高出65%;电子设备及附件系统,高出61%;温控系统,高出53%;发动机系统,高出52%;车内部及内饰系统,高出48%;刹车系统,高出41%。

    

    欧美日系:哥仨不分高低

    相比中外轿车的比较结果,欧美日系受调查车型的可靠性比较欠缺了一点碰撞,期待中的明显差距并未出现,三大系车型的表现虽有一定差别,但总体上看难分高低。

    单从百车故障率平均值看,美系车为197,表现最好;而日系车和欧系车的该项指标分别为221和228。但相比日系车的13款车型、欧系车的17款车型,本次调查中涉及的美系车只有上海通用别克凯越、上海通用雪佛兰科鲁兹和长安福特福克斯3款,在数量上有所不足,如果入选车型增加,美系轿车是否还能有如此表现,就很难说了。

    在8大分系统百车故障率方面,欧美日三系车型的各项值如下图所示,可谓各有所长,难分伯仲,比如在关键的发动机系统方面,欧系车、美系车和日系车的百车故障率分别为29、29和30;在刹车系统方面,欧系车、美系车和日系车的百车故障率分别为16、18、16,数值都很接近。如果一定要找点区别的话,在车身外部系统方面,欧系车百车故障率为62,与美系的52、日系的51相比,可能故障略显偏多。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