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代汽车近期对其全球24个工厂的先进性测评,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排名第一,如果二厂能用第一人称“我”为自己写个传记,那么先进的机器和智慧的工人一个都不能少。
2010年6月,记者采访了位于京郊顺义的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第二工厂。这里除了厂房、停车坪,简直就是一个生态园,连池塘里的水也是再生水,凸显环保的绿色真谛。
而在这绿色工厂里的就是机器和人。
机器人的歌声
你听过我们机器人的歌声吗?那么来北京现代二厂看看吧。在每一个车间,你都能够听见一阵如同音乐一般的声音,这就是我们的歌声,是我们在生产线上运行时发出来的。
这是一座完全现代化的厂房,我的各个兄弟在操作着林林总总的各类零件,拧螺丝、安车门、激光扫描检查⋯⋯一眼望去,长长的生产线上见不到几个工人,到处是机械手臂在有节律地运行,娴熟而不知疲倦。
知道为什么这里人少机器多吗?现代化厂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减少地面物流,因为地面物流不仅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也容易产生误差。你在这里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运载通道从厂房的半空横穿而过。在一个工位上的机器人操作完毕,会把加工件通过运载通道传送到下一个工位。那悦耳的歌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传出,叮叮咚咚,循环往复。没错,这就是我们机器人的生命征象,我们在轻声吟唱着劳动的快乐。
北京现代的生产线是混线生产,而且是标准的“柔性线”,这种以同一生产线加工多种型号部件的“柔性”,也是现代化生产的又一体现。让我用我的一个兄弟来给你介绍一下什么是“柔性线”吧:在车间的汽车底盘制作区,一个机械柱体的四面各有不同的机械部件,机器正在加工其中的一种。你或许看到它正在加工悦动的底盘。待加工完毕,横置的机械柱体转了一个面,你会看到,这次是换成加工ix35的底盘了。
如果你从二厂的车身车间走过,你或许会看到这样一块牌子:“现代平均:1.9,HDc:0.8”。这是工厂为开展有关“断差”的质量项目而留下的记录。通过这一质量项目,北京现代二厂在部件加工的精度指标方面,已经在现代所有工厂中名列前茅。知道我们会有这么美妙的歌声了吧,我们用自己的精准度换来了汽车质量的提升。
“哭脸”与“笑脸”
和其他生产商一样,北京现代也必须依靠员工来完成机械化生产的衔接,保证我们这些机器人的正常运转。有了人的参与,就有了种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如何尽量将偶然性因素消除在生产线以外,北京现代有自己的绝招:组织读书和积极引导员工情绪。
我们组织员工阅读了《细节决定成败》等管理书籍,质量意识开始从一次一次的阅读中培养起来。
我还注意到,我们每个班组有一张“情绪贴”,每天上班前,员工可以把自己的心情以不同的贴纸表达出来。如果心情好,就贴一张笑脸;如果心情低迷,就贴一张表示不爽的脸。有位员工曾贴出一张哭脸,然后,我就看到班长过来找他了,打听到是因为有一阵赶工期,这位员工的女朋友认为自己被冷落,跟他分手了。心理排解的过程无须细述,这里只说效果——这位员工在第三天就以饱满的情绪,继续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镰刀”与“底气”
2003年,北京现代实现了当年筹建、当年开业、当年出车的“传奇”,而伊兰特正是这个传奇中的主角。一位记者曾询问二厂的刘月萍工程师:“听说当时伊兰特的部件是从韩国运过来,然后在中国稍微组装一下?”刘工程师哈哈大笑:“这种传闻的制造者肯定不知道当年徐和谊董事长挥镰刀割草的故事吧?”
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2003年时,厂区仍是杂草丛生,当时的北京现代董事长徐和谊亲自上阵,手挥镰刀带头割草。不仅是高层,连刘工程师这样的技术人员也争分夺秒地抢时间,上趟洗手间都一溜小跑。
最初,北京现代生产的是索纳塔,为了尽快研发出伊兰特,厂里从上到下连双休日都用上,加班试验、生产。“生产中的种种困难,大到让人难以想象。”刘工程师曾经对记者这么说。
正是这种努力,奠定了伊兰特日后业绩爆发式增长的基础。“我们厂每年都要邀请用户来厂参观,2008年就来了八千多名用户,”刘工程师说,“我们有这样的底气。”
我们也有这样的底气,因为我们是现代化的机器人,欢迎大家来看我们在生产线上的表演,欢迎大家来听我们劳动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