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径直走向我那台试驾车,“这就是普锐斯吧?”我点点头。
“它怎么充电啊,充多长时间?”我说:“这个不是电动车,它是混合动力,不充电。”
他又问:“那电没了怎么办?”这回轮到我挠头了,该怎么向他解释呢。“嗯,它用汽油机多余的能量充电,刹车节省下来的动能也可以变为电能。”
他显然还是没听明白:“那得多少钱啊?”
这个问题很关键,因此我至今清楚记得他听到答案后的表情:失望,还是失望。
2010年5月,尽管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补贴政策,但并不包括混合动力。普锐斯,这位曾经创造全球销售百万台的名车,连同那些和它一模一样的混血王子们,正走进一座失乐园。
混血儿诞生了
1905年,费迪南德·波尔舍开着一辆被人们称为“杂种”的车参加了汽车拉力赛,但在那之后近百年的时间里,人们几乎忘记了这种使用汽油和电池两种能源驱动的汽车。真正让人们重新认识混血儿的是丰田。
日本是一个热爱漫画的国家。从小学馆到大学馆,日本几乎所有著名的出版社都是通过出版漫画书才发家的。但你也许不知道,曾经有一本描写汽车的漫画书叫《普锐斯》。
2003年,也就是普锐斯面世之后第十年,记者参加了日本丰田公司为全球汽车记者举办的新能源技术说明会,地点是丰田位于东富士的试验场。普锐斯首席工程师内山田竹志在他的PPT里第一次介绍了这本漫画书,当时在场的记者,包括这位五十多岁的工程师自己都在哄笑,内山田说:“你们能看出来,我没有这么漂亮、这么年轻,漫画封面上的这位工程师的眼睛显然比我的大多了。”
不过,丰田发展普锐斯的历程远不像画一本漫画这样轻松。尽管内山田曾经在底特律开过一辆试验用的混合动力车,但毕竟这种设想从未在一款商品化的汽车中得到过应用。“在混合动力发动机得以成为产品之前,有几个技术性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其中包括找合适的电池,还要开发一个能控制平衡马达、电池与发动机这三种不同装置的CPU。”
最终,内山田选择了松下的电池系统,并开发出一套可以完美转换能量的电脑软件。
现在,打开普锐斯的前机盖,你就能在发动机旁看到一个写着SYNERGY字样的匣子,你不要以为这是电动机,它其实正是普锐斯得以风靡全球的关键部件——能量转换装置。
用丰田人的话讲,整整一个兵团的人加入到开发工作中,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平均为24小时。又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销售和宣传普锐斯的工作当中,他们平均每年的工作时间为360天,其结果是混血王子终于称霸天下。它的用户中包括好莱坞明星尼可尔·基德曼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骡子无后吗?
普锐斯在全球取得了成功,人们通过电视转播,看到好莱坞影星开着这样的车踏上柯达剧院门前的红毯,走进奥斯卡颁奖殿堂,这种示范效应非常强大。到2007年,普锐斯在全球的销量已经突破100万台。
在丰田的鼓舞下,大众、奥迪、奔驰、PSA标致雪铁龙这些欧洲公司也都开始推出自己的新车型,奥迪的混合动力版Q7出现在法兰克福车展,PSA决定不惜工本研发柴油与电动混合的车型,而奔驰索性拿出了19款新能源车型。
当然,在本土市场饱受日本人欺负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也没闲着,通用的混合动力大巴率先跑上大街,福特甚至比丰田更早研发出插电式混合动力SUV。但所有人的努力都显得有些激进了,因为用户们开始批评混合动力车太贵,动力性太差,虽然电池的寿命很棒,但有些时候电子设备的可靠性也会发生问题。
更重要的是,普锐斯是一个全新的平台,大家也都在研发全新的平台,而一个平台不可能只有一款车,它应该有三厢版、旅行版、SUV版和MPV版的多功能组合,但这样的话,丰田和其他企业都会吃不消。
一款全新平台车型的投资通常不会低于3亿~5亿美元,而普锐斯的成本远远高于这个数字,一款车就已经让企业吃不消,何况更多。
还有一个原因是,本来日本和美国政府对普锐斯这种车有很高的补贴,但当普锐斯的销量突破百万时,美国政府收回了补贴,消费者再想买这样的混血王子,自己的钱包肯定会抗议。
为了避免骡子胜马却无后的尴尬,量产改造成为各企业必须选择的道路,丰田决定在它的当家车型佳美上使用混合动力技术。“3.0排量的佳美大概比同等排量的汽油版贵30%左右。”丰田公司一位工程师对本刊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雷克萨斯作为丰田的豪华品牌也开始尝试使用混合动力车型,从最初的RX400h到现在的450h和600hL。而大众也开始让最叫座的途锐使用混合动力。
但是从技术角度和商业价值看,连丰田自己都承认,混合动力车正在沦为一种越来越没特点的过渡品,它首先会被双模插电式所取代,然后是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再然后是太阳能产品,这就像地质岩层一样,第一代的普锐斯也会变成化石,被一代又一代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掩埋在地下。
家谱:
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