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有车一族自然不必让鼻子受到混浊空气的折磨,大可以关闭车窗,打开空调,享受车内香水送上的阵阵清香。但是,一些车主却在享受清香的同时,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那么,“香水有毒”真的是伤害车主的始作俑者吗?
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位于京北的某汽配城。这里的不少店铺都在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各种香水,价格以50元至100元左右的居多。这些香水都没有任何中文标识,只有几行英文、日文或韩文的说明。“我们这里百元以下的香水最好卖,这些香水都是正规厂家的产品,质量没问题。”一位店主说。
这些香水的质量真的如销售人员所说吗?记者又进入几家店铺,当问及销售人员能否提供产品的质量检测报告、生产日期等信息时,销售人员的回答都顾左右而言他。一位姓万的店主说:“消费者大多只关心香水的价格、香型、颜色,至于其他说明并不在意。”
但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恰恰相反。事实上,已经有车主在网络上发帖,提醒其他车主注意劣质香水的危害。家住北京市通州区的张先生说,自己就是图便宜,在路边小店买的车用香水,只花了30元,结果开车时经常感到头晕、恶心、注意力不集中,但只要不呆在车里就没有上述症状。最后经专业人员检测,才发现车内香水是引发病状的“元凶”。
据专家介绍,劣质香水多数都是用化学香料、工业酒精等勾兑而成,其中含有芳香族苯环化合物,挥发后会造成车内的“二次污染”,使车内人员出现咳嗽、头晕、呕吐等症状,既有害身体健康,又影响驾驶安全。如果长期使用,还可能会造成嗅觉迟钝、视力减弱,甚至成为致癌诱因。另外,一些劣质产品在剧烈颠簸、暴晒或温差变化大等情况下会发生漏液或爆裂,可能会腐蚀车内零部件。
由于汽车香水在我国至今还没有专门的工业生产标准,质量好坏很难界定。所以,专家建议消费者:选购车用香水时应尽量选择有正规产品说明、有生产许可证号、有质量监督部门认证的产品,不要贪便宜买劣质货,也不要盲目追逐高档品,应尽量使用纯度较高的安全的天然香料合成的制品。不过,我们也注意到,有省市已经针对汽车香水质量制定了相关安全标准。
其实,汽车香水也不是保持车内空气清新的惟一方法。比如,放几片新鲜的柠檬在冷气口,再开启冷气;挑选新鲜的菠萝等热带水果放在车内,或者使用负离子空气净化机等等,都可以除去车内的烟、霉、体味等异味,保持车内空气清新。
AutoPerfume
2010年5月12日正式实施的安徽省《汽车装饰用品安全通用要求》规定:汽车香水要求甲醇含量不高于2000毫克/公斤,游离甲醛(挥发性)不高于100毫克/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