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嘉宾:北京汽车修理公司总工程师魏俊强
《品质汽车》记者(以下用“▲”表示):
魏俊强(以下简称“魏”):德系车和日系车的生产工艺不同,钢板厚薄有区别,不能简单地说谁好谁坏。因为物体经受碰撞的程度,既跟物体的强度有关,也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要说钢板厚就一定抗撞击,也不尽然,还得看汽车的外形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现在强调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汽车也越来越强调轻量化,即使是德系车,像宝马、奔驰等都普遍使用了铝合金板材,制造工艺也在变化,所以,不能简单把钢板厚薄作为衡量汽车安全性的标准。
我觉得,德系车和日系车在这方面的区别,更多的是一种安全理念上的差别。德系车的制造历史比较长,而在以前,人们驾驶车辆,主要看重的是对自身的防护,所以在无形中形成了“车越坚硬越安全”的观念。但这种观念是有局限的,因为它忽视了对发生碰撞时另一方的保护。打个比方,轿车要造得跟装甲车一样坚固,自己是安全了,可是要发生碰撞,被撞的另一方可就惨了。现代的汽车安全理念既强调对自己的保护,也注意尽量减少对碰撞另一方的伤害。从这个角度讲,日系车的“吸能设计”、“柔性设计”在保护驾乘人员的同时,也注意减少对碰撞对方的伤害,这种设计是有价值的,体现了一种更全面的安全理念。
▲:
魏:呵呵,还是不能这么说。一方面,车的等级不同,定位不同,车身外部和内饰的用料、工艺肯定会有一定差别。另一方面,这也跟特定车型的消费者需求有关,像内饰方面,一些内部功能、面料、颜色的选择等等,都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实际上,绝大部分德系车,特别是中高档车,在外部和内饰的做工方面一直保持了很高的水平。
要说德系车和日系车在这方面的故障率,在没有足够多的统计资料之前,我不好断言。我个人觉得,一些消费者觉得两者之间有一些差别,可能跟维修有关。相对而言,日系车进入国内的历史更长,在维修日系车方面,咱们中国的维修人员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同时,与德系车相比,日系车上使用的通用零部件更多,可拆卸件的重复性比较好,整体的维修技术要求也相对低一些,所以,日系车的维修相对容易,维修成功率也比较高。
相比日系车,德系车更加“个性化”,使用的通用零部件相对比较少,像宝马、奥迪这样的高档车,更是必须到4S店修理,对维修的技术水平、经验等要求也比较高,所以维修起来更难,维修后再发生故障的概率相对更高些。所以,在小细节方面,一些消费者可能会感觉德系车的故障比较多一些。
▲:
魏:评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主要是看汽车发动机的燃油效率。而且,开车是不是省油,也跟动力、传动系统的配合,以及车辆磨合程度、外形设计、驾驶的合理性等很多因素有关。所以,我们不能说一辆车省油,就一定是因为它重量减轻了。
实际上,在选用车型零部件方面,厂家一般更多地是从是否需要来考虑。比如你说的发动机保护板,如果是越野车,就应该使用钢板,以防崎岖路面对发动机造成损害。如果车辆的定位主要是在城市的平坦道路行驶,那么,这个保护板的主要作用就是防尘,强度不需要很高,使用塑料板也是可以的。当然,这样做也有省油的效果,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实际上,现在不光是日系车,包括大众一些车型在内的德系车也在非关键部位使用了类似的塑料件,所以说,选用零配件,厂家主要的考虑还是车型是否需要。
至于消费者选什么车更好,我觉得首先得看个人的需求,也就是说,先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一辆什么样的车。其次,要看车型的定位、性能等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而不要去盲目攀比。厂商和媒体在这方面也应该正确引导。比如说,有的厂商和媒体很喜欢炒作某某车型的最高时速如何如何。其实,一般消费者大部分时间都在城市里驾驶,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必要去尝试所谓的“极速驾驶”,而且,如果真的长时间地在极速状态下驾驶,对汽车发动机也会造成很大损害。所以说,选车关键要看需要,不管是德系车还是日系车,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车就是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