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没有最安全 只有更安全

2010-06-25 09:37:44 中国质量新闻网

    “日本车安全?还是德国车安全?”对这个话题,无论你的观点是什么,估计都会招来满天的砖头,拍不死也得晕死。尽管如此,汽车的安全性毕竟越来越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是一个不得不谈的重要问题。

    说到安全性,目前有明显的“钢板厚薄论”,上期的《品质话题》已经谈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一派是认为钢板厚安全,这部分人大多是德国车的粉丝;另一派是标榜吸能设计的日本车的粉丝。每每提起日本车钢板薄,“厚钢板派”就会找出各种例证来攻击日本车;而每每谈起德国车钢板厚更安全,“吸能派”也会拿出例证来进行反驳。面对这样敏感的话题,似乎缺乏权威的声音。我只是个普通的汽车编辑,而不是专家,在这里也只想喊出自己的声音。

    

    日系或德系,都不是问题

    无论是厚钢板还是薄钢板,都不是问题的重点。首先,从结构强度的角度来讲,车身的结构强度主要取决于车身的结构设计,而不是钢板的厚度。同样的材料,在厚度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结构决定强度,而不是厚度决定强度。学过力学的人都应该明白这一浅显的道理。因此,以钢板的厚薄论安全本身就不可取,以此来谈论“德国车安全还是日本车安全”,这本身就不科学。从这个角度来看,争论钢板的厚薄,其立场和出发点都有问题,所以没有输赢和高下之分。

    很多人对于汽车被动安全性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之后,只注重汽车本身的损失大小,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成员保护。现代汽车的被动安全性,首先强调的是乘员的安全性,而不是车辆本身的损失,因为人的生命是无价的,与乘员生命相比,车辆的损失能算得了什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国外的碰撞标准,无论是欧洲的还是美国的,最关注的是碰撞发生后,车门是否能够打开,车内乘员是否受到伤害、多大的伤害,而很少关注车辆损失的程度。因此,现代汽车车身设计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通过前后车身吸能和能量分散设计,对碰撞进行缓冲,减少对乘员的伤害,通过强化A柱、B柱、C柱和车门结构,增强对乘员的保护。无论是德国车,还是日本车,吸能设计都被普遍采用。

    其实,吸能结构设计早在N年前就已经不是日本车的专利了,德国车同样采用吸能式的设计,在上期的《品质话题》中也谈到了奔驰的“尾鳍车型”,这只是个简单的例子。没有哪家汽车厂商在标榜自己的钢板是如何如何地厚,无论是奔驰、沃尔沃还是奥迪,都同样采用吸能式的设计,并积极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安全与技术,本是共生体

    汽车安全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进步的,这也是所有汽车厂商——不论是德国的还是日本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所有汽车从业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论早年安全带的发明、安全气囊的使用,还是吸能式车身结构的设计,都是科技进步的伴生品。汽车碰撞试验标准的制定,也是在大量血淋淋的事故案例的教训下,科学总结出来的。碰撞试验标准所倡导的设计理念,以及对汽车被动安全性的诠释是最能够说明问题的。

    对于每一个成熟的汽车厂商而言,一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设计的汽车,其在车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被动安全性总体上是无法和同一公司21世纪新设计的汽车相比的。否则,技术的进步就无从说起了。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安全性所涉及的实际上不仅仅是汽车本身,而是涉及人、车、道路环境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车的安全性固然重要,道路设计、交通状况等同样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人,人才是汽车安全的最根本保证。无论是碰撞四星级还是更高的五星级,也无论你的钢板薄还是厚,也无论车身结构设计的如何合理,当时速超过120公里时,一旦发生碰撞,其结果几乎都是一样的!毕竟车是被动,人是主动的,车是由人驾驶的。因此,做一个守法的司机,比什么都重要。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