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秒杀”杀谁?

2010-06-25 15:56:22 中国质量新闻网

    1秒钟,人类可以干什么?

    全世界有2.4人出生,0.3人死亡,890个汉堡消失,1.6万罐碳酸饮料被喝掉,外汇市场上1.39亿美元交换了主人,NBA的“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也能投进惊世骇俗的1秒绝杀。

    现在,1秒钟可以做的事又多了一件——“秒杀”,一种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促销模式,其火爆甚至已经“燃烧”到了耐用消费品汽车,成为车市促销的新噱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大量释放,厂家和经销商的库存正在增加,为了延续车市的辉煌,汽车的促销手段也是花样翻新。

    

    让利——羊毛出在羊身上

    都说话糙理不糙,确实,不论是厂商还是经销商,都离不开一个“商”,商人无利不起早,消费者想要“抄底”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些促销手段看似“馅饼”,实则是“陷阱”。

    内蒙古的白先生购车时,就被经销商的“随车赠送三千多元高档车膜”吸引,殊不知3个月不到,所谓的“高档车膜”就起泡、褪色,还晕光。“想起当时销售人员出示的品牌证书,我真觉得被忽悠了。”白先生说要是再买车,一定不会被这样的“小恩小惠”所吸引。正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陈递红在接收本刊记者采访时所说:“中国现在每卖出10台车,就有7台的购买者是首次购车,所以难免存在一些盲目之处。”

    邓女士的经历与白先生相似,买车时经销商送给她的真皮座套,经专业人士甄别,只是仿真皮的,也就六七百元,“但我当时被告知价值5000元。”看看现在的经销商促销:送赠品、加油卡、车内装饰、延长保修期⋯⋯效果似乎是屡试不爽。一位多年从事汽车维修美容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很多动辄上千的赠送品,进货价格大多只有几百元,看似获得了优惠,实际的买单人还是消费者自己。”陈递红也表示:“现在的消费者对价格仍然很敏感,理性的消费理念还需要增强。”

    经常出没于各大汽车论坛,你会发现,除了对汽车本身品质的抱怨,越来越多的车主不满的是服务,其中就包括促销方式:赠送的加油卡只能在离家很远的个别加油站使用;赠送的地板胶熏得车主头晕等等。这些都让消费者大呼上当,也降低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

    

    噱头——换汤不换药

    经过走访,记者发现,随着车市井喷的结束,经销商的促销手段也出现了新的包装方式,但万变不离其宗的还是价格。比如秒杀,不论是针对产品还是服务,秒杀的潜台词就是价格的“抄底”和“超低”。一些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自然会被其吸引。但大多数受访者还是认为,这只是个噱头,最大的作用就是吸引眼球。

    陈递红认为:“通过网络购买汽车这样的大宗耐用产品,说不上是消费陷阱,但会带来很多后续的问题。比如产权的不清晰,以及在此基础上难以保障的各项权利。而且这种超低价的销售,经销商势必会把失去的利益从其他消费者身上找回来,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宝马某4S店市场部钱先生也认为,这种以极低价格出售产品的手段,有可能会对品牌本身造成损害。他同样认为所谓的秒杀,有炒作的嫌疑。事实上,在网络上炒得沸沸扬扬的某品牌轿车天津4S店的“店长秒杀日”活动,也只在网页上有寥寥数语,更多的文字被用来介绍位于天津的4S店地址和联系方式,自一次活动结束后再无下文。

    不论厂商在炒作上如何花样翻新,消费者关注的却是能否有实惠。“走实实在在的消费渠道,用汽车和服务的品质,来吸引消费者,对消费者进行正常的消费理念的灌输和引导才是为商之道,比如说在国外也比较通行的无息贷款等等。”陈递红拿奔驰某系的促销做例子,“现金的优惠,再加上品质的保证,才会让促销真正有效果。”最近,奔驰某系车的销量确实增长迅速,甚至有车主在网络发帖称:“车管所上牌的奔驰车几乎都是同系。”

    在欧美一些国家,一方面有法律禁止厂商对汽车进行网络销售,平衡了经销商和厂商的利益,另一方面,厂商和经销商也早已走上了以合理定价吸引消费者的销售正道,让更多人由此买到了满意的好车。成长中的国内车市应该更多地借鉴这种思路:厂家、经销商和消费者三方的关系应该是“共赢”,而不是绞尽脑汁地博弈,非要把谁“杀”得片甲不留。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