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借力好风上青云——太阳能光伏产品检测机构建设纪实

2009-06-22 10:18:5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在国家质检总局,涉及光伏太阳能的相关国家标准备受重视。”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官员的言语折射出这样的信息:在国家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光伏太阳能产品的质量检测与认证工作在不断“提速”,相关检测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将为光伏太阳能产业的腾飞插上翅膀

    周末,记者给李良波打了个电话,他竟然还在办公室。虽然自愿加班的人在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比比皆是,但他毕竟只是个“外人”。

    作为某软件公司的技术代表,李良波承担了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的实验室数据库及局域网建设等工作。与中心人员9个月的相处令他感慨良多:“他们不仅敬业,还非常有创造力,不少人都在完善系统建设方面提出了创造性的想法,很多想法即使是我们专业人士也想不到。做完这一个项目,对我们公司的平台开发都是非常有启发的。”

    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设在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地处风景秀美的太湖之滨。对于这个中心从无到有的突破,无锡市质检所所长、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主任吴建国这样理解:“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

    吴建国主任的感受,其实也是所有太阳能光伏产品检测机构建设者的心声。

    

    预见机会 乘势而上

    其实,我国的光伏制造业本身,就是抓住机会、乘势而上的成果。

    2004年以来,在国际光伏市场尤其是德国、日本市场的强大拉动下,我国的光伏生产能力迅速扩张,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从2000年的不到10兆瓦,不断跃升,至2008年底仅光伏电池产量就达到了2500多兆瓦,居世界第1位。

    在此期间,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中国太阳能光伏制造业发展迅猛,并逐步形成了世界看中国,中国看江苏,江苏看无锡的产业格局。根据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主要光伏企业业绩前17位中,我国有11家企业进入,其中江苏有5家企业入围。

    然而,正如国家光伏质检中心负责人形容的,当时,我国光伏产业的特点是高纯硅材料严重短缺,企业的主要市场在国外,这种“两头在外”的局面,使得我国的光伏产品必须获得被广泛认可的国外认证资质,国内检测、认证的需求与认可仍需过程。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形势变化了。

    在国际上,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光伏企业的海外市场急剧萎缩,出口转内销使得国内质检机构的检测认证成为企业迫切的需要。

    在国内,政策的阳光开始普照深陷金融危机漩涡的光伏企业。在国务院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而提出的“4万亿元”计划中,推进包括太阳能在内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成为重要的内容。

    2009年3月26日,财政部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两个文件,业内人士称之为“太阳能屋顶计划”。该“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给予最高20元/瓦的补贴。

    而国家质检总局的行动同样迅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科技规划处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国家质检总局从去年10月起,组织力量对各地产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全面调研,组织专家对国家产业政策与各省产业状况进行研究、梳理,编制了《国家质检中心二次规划》,提出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在公共安全领域、节能减排、重点支柱产业、高技术产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规划建设一批国家质检中心。《国家质检中心二次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拟在新能源产业中建设3~5个国家质检中心。

    具体到新能源中的光伏产业,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涉及光伏太阳能的相关国家标准在国家质检总局倍受重视,有的业已立项,有的已进入送审稿阶段。在谈话中,他提到了位于江苏无锡的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并肯定他们的工作“做得很不错”。

    这就是国家光伏质检中心负责人所说的“机会”。在国际环境和国内政策的变化中,无锡人敏锐地把握住了机会。

    据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工作人员透露,选择在无锡建立光伏产品质检中心,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一是这里的光伏制造产业发展较快,企业实力雄厚且相对集中;二是从产业结构上看,既有光伏发电产品企业,也有相关设备和辅助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链延伸度;三是无锡已经具有了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的实力和基础,而当地政府和质监部门的积极争取和配合,更是促成此事的重要因素。

    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由无锡市新区管委会投资筹建,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于2008年12月通过国家认监委检验资质“三合一”评审。中心主要开展太阳能光伏产品的检测与认证、光伏产品标准的制定与研究、国际国内技术交流及相关信息发布等工作。

    在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国家质检总局的专家给予了多方指导。对于中心的定位,中心负责人有如下的解说:“国家级质检中心的职责既有监督,也有服务。从以太阳能光伏组件及电池片检测为核心业务,开展国家和省级监督检验到服务于地方,服务于行业,服务于政府,这样的定位解决了国家级质检中心的持续生存问题。”这样的思路,与国家质检总局的设想也是一致的。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着政策的“好风”乘势而上,借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吴建国主任和他的伙伴们仅用了3个月完成了实验室改造,再用了3个月完成了设备安装调试,就让这个“国内一流、国际接轨”的质检中心从构想成为现实。

    

    创造机会 “利好”企业

    谈到国家级质检中心的意义和作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的工作人员这样描述:新能源产品国家质检中心理应为新能源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出口提供技术支持,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记者在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的见闻,为这样的阐释提供了注脚。

    在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工作人员的名片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只有中文联系方式,另一个则是“升级版”,背面加印了英文信息。

    中心光伏电池检测部的业务室主任许丰告诉记者,“升级”发生在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与国际知名认证集团瑞士SGS通标公司合作之后。双方首次在中国推出“一测三证”光伏检测认证服务,相关产品只需通过一次测试,即可获得由SGS通标公司签发的基于IEC/EN标准和美国UL标准的两份测试报告,同时还能获得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签发的基于GB标准的测试报告。在太阳能光伏及其他原辅料的检测方面,合作填补了国内的检测空白。

    吴建国表示,这对于本土光伏企业来说,意味着能“在家门口做国际认证”,大大缩短认证周期,节省经济成本,从而更快速地迈向全球光伏市场。

    无锡高佳太阳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永铭得知这一消息,连说了三句“这太好了”:“从前为了满足国外客户的要求,必须去国外进行跨洋检测认证。像我们公司生产两个型号的产品,每一类产品都必须分别送检认证。我们万里迢迢送样到国外后,还必须排队等待进入测试,如果发现问题必须整改后再次进入程序,实在太麻烦。”

    吴建国就此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原先企业进行三个认证需要150万元,现在不需要提供三个组别的样品,只需70多万元就可以同时拿到适用于美国、欧洲、中国的证书。”

    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与SGS通标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的几天后,德国某著名的认证机构将认证价位大幅下调,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把握机会 细节制胜

    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设有技术研发部、标准信息部、认证部、业务部、办公室等五个管理部门,以及光伏性能检测实验室、储能电池检测实验室、控制器及逆变器检测实验室、应用产品检测实验室、气候环境及安全检测实验室、原辅材料检测实验室、露天试验检测平台等七个检测实验室。

    这七个检测实验室“藏龙卧虎”,这里有国内同类检测机构中规模及电池检测能力“最”强的储能电池实验室,有国内设备“最”先进的光电实验室,有国内首创“最”长检测流水线的控制及逆变系统实验室,还有国内设备“最”齐全、目前可模拟十多种气候条件的环境实验室。

    在气候环境及安全检测实验室,记者看到了ACS步入式高低温交变湿热箱,步入式恒温恒湿箱、冰雹试验机、机械载荷试验机等多台大型设备。光伏产品控制器、逆变器检测实验室内,国内首创的流水线检测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蓝色环形会议桌式的检测台长近40米,整齐地摆放着六七十台检测仪器。其中95%的仪器为国外进口设备。

    中心标准信息部部长周滢指着门口的一台小设备介绍说:“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交直流稳压电源,一台的价格至少需要17万元。”与之相似,其他几个实验室的设备投入也颇为惊人,8000平方米的实验室总投入将近1亿元。近百套进口设备的硬件实力充分保证了第三方检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

    起初,落成的大楼是写字楼格局,中心的工作人员共同摸索,提方案、做调研,只用了三个月就改造出了一流的实验室。高效作风使得中心抢占先机,当光伏政策需要专业检验机构的技术支撑时,中心成为同类国家质检中心投入运行的“独此一家”。

    

    分享机会 互助共赢

    与一些发达国家在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已经有巨大投入相比,我国太阳能电池的检测系统还不完善,目前能够对太阳能电池进行检测的机构大多为研究所或企业,检测内容各有侧重也各具优势,这让“合作共赢”成为光伏产品检验机构与相关研究单位交流的主题。

    走进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两个精致的太阳能光电应用建筑模型赫然在目,这是中心与中山大学“检学研”合作的产物。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信息交流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开展光伏产业及其分析检测技术等的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表示,中山大学作为国内第一个可以授予光伏硕士学位的大学,与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共建国内首个光伏“检学研”合作基地,一定能提升该校太阳能研究能力,促进相关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除了与中山大学的合作,中心还在全球招聘专家,在全国招聘技术员,构筑人才高地。

    放眼全国,类似这样的成功合作还有不少。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下属的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和风力发电系统质量检测中心就是一例。

    这个中心建于1999年,是中国科学院、北京计科电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中心和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密切合作的结晶,主要致力于光伏系统和部件、风力发电系统和部件的质量检测和评估工作。其中的“中日合作太阳光伏电池检测实验室”已具备完全按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对光伏电池及组件进行质量评估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心于2000年承担了中国“光明工程”第一期检测任务,并为国内主要光伏组件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2008年12月5日,中美光伏APP会议在上海举行。2009年3月17日,第五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在上海举办。出席两个会议的国际、国内检测机构广泛磋商,其中多家达成了人员交流互访、标准组件比对的协议,开启了国内外检测机构交流合作的序幕。

    

    酝酿机会 厚积薄发

    作为服务于产业和社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国家质检中心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设备水平,可以通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研发、标准制修订、技术支持等多样化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无锡高佳太阳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永铭当着记者的面,向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反映心声:“由于市场遇冷,我们处于中游产业链的企业必须接受下游电池厂的严苛技术标准。比如说,下游企业会要求将硅片切割成200微米厚度,当原材料供不应求时,允许正负公差30mm,按照一贯的作法是允许正负公差20mm,但是现在供大于求,于是他们会要求正负公差10mm。这从技术角度看是不现实的。如果由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作为第三方进行仲裁,可以减少企业之间的摩擦。”

    经过多次的沟通与探讨,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正在规划着未来厚积薄发的“远景图”,至于具体内容,中心工作人员笑着说:“那是秘密!”

    与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检中心具有同样抱负的还有位于天津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和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作为我国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研究水平最高的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在太阳能电池、锂电池、锌银电池、碱性蓄电池、热电池等研究领域成就显著,确立了在国内技术领先的优势地位和在国际电池界的知名度。

    而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隶属于航天八院,是专业从事军用电源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航天机构。近几年,上海空间电源所利用先进的航天太阳能技术,自主研制了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并实现了产业化,同时也对外开展太阳能光伏检测业务。

    以上两个研究所,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其他光伏产品检测机构,在发展新能源产业已获越来越多认同,“好风”频吹的今天,同样有着可以大有作为的“远景图”。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