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液相色谱法可快速测定过氧化苯甲酰含量

2008-06-26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摘  要 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面粉增白剂,过量使用一方面会破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另一方面会产生有害物质苯甲酸。液相色谱法可有效测定面粉和面制品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准确度高、应用广的特点。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过氧化苯甲酰  外标法

   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面粉增白剂,添加于面粉中可起到脱色漂白的作用,但过量使用一方面会破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另一方面会产生有害物质苯甲酸。长期食用过量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和面制品会使苯甲酸积聚于人体,增加肝脏负担。因此,国家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严格规定其最大允许使用量不得超过0.06g/kg。目前,对面粉和面制品中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的检测多依据GB/T18415-2001《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检验方法》规定的气相色谱法进行。但使用该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耗时长。另外使用玻璃填充色谱柱,装拆难度较大,易破损,加大实验室损耗,且对手动进样技术要求严格,操作不好容易造成残留,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笔者采用液相色谱法进行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既保证了分析的准确性,又缩短了检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实验部分

    1.1实验原理

   样品中过氧化苯甲酰经酸性乙醚提取后转化成苯甲酸,苯甲酸再和碳酸氢钠反应转化成苯甲酸钠,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含量,换算出样品中过氧化苯甲酰含量。

    1.2试剂

    1.2.1 甲醇:经滤膜(0.45μm)过滤。

    1.2.2乙酸铵溶液(0.02mol/L):称取1.54g乙酸铵,加水至1000ml,溶解, 经滤膜(0.45μm)过滤。

    1.2.3 酸性乙醚:在100 ml乙醚中加入0.5ml盐酸,混匀备用。

    1.2.4 碳酸氢钠溶液(20g/L):称取2g碳酸氢钠,加水至100ml,振摇溶解。

    1.2.5苯甲酸标准储备溶液:准确称取0.1000g苯甲酸,加少量水和5.0ml碳酸氢钠溶液,加热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此溶液浓度为1.0mg/ml。

    1.2.6苯甲酸标准工作溶液:取苯甲酸标准储备溶液10ml,放入100ml容量瓶,加水至刻度,此溶液浓度为100μg/ml。再分别吸取此溶液0ml、20ml、40ml、60ml至100ml容量瓶,加水定容,经滤膜(0.45μm)过滤。此溶液浓度分别为0mg/L、20 mg/L、40 mg/L、60 mg/L。

    1.3  仪器

    1.3.1高效液相色谱仪(带紫外检测器)

    1.3.2 超声波水浴锅

    1.3.3 食物粉碎机

    1.4 操作方法

    1.4.1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10.0g样品(面条等面制品需先粉碎后均匀取样)于250ml具塞三角瓶中,加入酸性乙醚50ml,超声提取30min后经滤纸过滤,用25ml酸性乙醚反复清洗三角瓶和滤纸,收集滤液至100ml烧杯,在温水浴中将乙醚挥干,加少量水和0.5ml碳酸氢钠溶液,加热溶解,用水定容至10ml,经0.45μm滤膜过滤,待测。

    1.4.2 液相色谱条件:

    柱:YWG-C18  4.6mm×250mm 10m不锈钢柱。

    流动相:甲醇+乙酸铵溶液(0.02mol/L)(5+95)。

    流速:1.1ml/min

    进样量:10μL

   检测器:紫外检测器,230nm波长,0.2AUFS。根据保留时间,外标峰面积法定量。

    2.结果计算

    X=A×V×0.992/m

    式中,X----------样品中过氧化苯甲酰的含量,mg/kg

    A----------进样试液中苯甲酸的含量,mg/kg

    m---------样品的质量,g

    V--------样品提取后定容体积,ml

    0.992-------苯甲酸换算为过氧化苯甲酰的系数

    3. 讨论

    3.1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加标回收率试验)

    取未添加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5份,每份约1kg,分别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苯甲酰标准物质,按本法测定并计算其回收率,结果见表1。

    3.2分析方法的精密度

    取含过氧化苯甲酰的面粉样品,按本法进行测定(测定次数n=10),结果平均值为58.20mg/kg,标准偏差σ为0.26,变异系数 RSD为0.45%。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