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GB 11122-2006《柴油机油》

2007-06-26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本标准规定了以精制矿物油、合成油或精制矿物油与合成油的混合油为基础油,加入多种添加剂或复合剂制成的柴油机油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所属产品适用于以柴油为燃料的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如卡车、客车和货车柴油发动机、农业用、工业用和建设用柴油发动机的润滑。

   本标准规定出厂批次检验项目包括:运动黏度、黏度指数、低温动力黏度、倾点、机械杂质、水分、闪点、泡沫性、硫酸盐灰分、碱值、氮含量和磷含量。基础油和添加剂无变化时,出厂周期检验项目包括:蒸发损失、边界泵送温度、低温泵送黏度、高温高剪切黏度和硫含量每半年检测一次;腐蚀试验、高温腐蚀试验、柴油喷嘴剪切试验、L-38发动机试验或程序VIII发动机试验每年检测一次。

    本标准规定在原材料、工艺不变的条件下,产品每生产一罐或釜为一批。

   本标准与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SAEJ183:2002《发动机油性能及发动机使用分类》(英文版)、SAEJ300:1999《发动机油黏度分类》(英文版)、ASTMD4485:2004《发动机油性能规格标准》(英文版)和美国军用标准MIL—PRF—2104G《战斗/作战装置用内燃机润滑油性能规范》(英文版)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 11122-1997《柴油机油》。

    本标准与GB 11122-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于黏度等级的设置,GB11122-1997仅包括部分黏度牌号,本标准基本覆盖了所有可能的应用要求;

   ——增加CF、CF-4、CH-4和CI-4,且这4个质量等级的15W和20W多级油倾点分别为-25℃和-20℃;

    ——增加碱值和氮含量作为报告项目;

    ——将“沉淀物”改为“机械杂质”,试验方法采用GB/T511;

    ——CD的高温高剪切黏度指标由“报告”改为设定限值;

    ——取消中和值和残炭;

    ——取消CD的蒸发损失项目;

   ——取消原标准表1中的注1)、注2)、注3)、注7);和表2中的注1)、注2)、注4)、注7);

    ——在表3中增加表注;

    ——增加第5章“检验规则”和第7章“有关说明事项”。

    本标准的第4章(表2(2)除外)、第5章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于2006年7月18日发布,于2007年1月1日实施。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