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观察>>

五位专家深入剖析“2023年能源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能源产业聚焦”系列沙龙

2023-01-17 14:51:59 环球网

近期,“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引起热议,与此同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如火如荼。

“十四五”能源行业开局二年得失如何?2023年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面临哪些新挑战与新机遇?站在2023年的起点上,能源产业的发展形势值得关注,能源产业的热点话题值得探讨。

2023年1月13日,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与环球网能源频道联合策划的“能源产业聚焦”系列沙龙第一期,重磅开场!环球网全程直播,一个半小时浏览量高达49082,点击量27449。

1673936119923.png

据悉,“能源产业聚焦”系列沙龙每月一期,线下对话+媒体直播,形成系列。

本次为第一期,主要聚焦“2023年能源产业:机遇与挑战”,由国家能源局原监管总监李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韩文科等权威专家学者以及能源企业负责人就“安全、低碳、挑战、机遇”等关键词,围绕行业最关心的热点话题进行分析探讨。

主持人

王 进

国合洲际能源咨询院院长

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网首席信息官

image.png

王进介绍,沙龙以“新时代 新挑战 新格局”为主题,不定期举办,每期由权威专家、企业高管及专家型主持人同台共论。及时跟踪热点、深度聚焦难点,密切关注新的增长点;并传播能源产业发展中各链条上的新思路、新观点、新业态。

请到的嘉宾有

image.png

李冶 国家能源局原监管总监

image.png

韩文科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高级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image.png

孙贤胜 中国石油经研院原院长、国际能源论坛前秘书长

image.png

周文 中国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雷蒙赛博核装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技术官

我们聚焦了

1、“十四五”能源行业开局二年得失如何?

2、“十四五”未来三年如何增强并保障能源安全?

3、能源行业如何平衡能源安全与低碳化趋势?

4、推动新型能源体系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与难点何在?

5、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哪些方面的科技创新?

6、2023年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面临哪些新挑战与新机遇?

1、“十四五”能源行业开局二年得失如何?

李冶 国家能源局原监管总监:

“十四五”能源行业开局二年应该说非常不平凡,有成绩,有不少值得骄傲的方面。我想用一句话来形容:中国的能源这两年没有掉链子。比较突出的是几个方面。

第一,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的基础产业,坚强地扛起来了能源安全保障供应这个职能。尽管在局部时段、局部地区、局部能源品种也出现过一些问题,比如2022年夏天部分地区电力方面紧张,但总的来讲,经过全口径的调节、调度等补充完善,能源没有给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拖后腿”,我认为这是很大的一个成绩。

第二,中国能源界无论是从企业,还是从科研机构等各个方面,推进能源转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意识增强,中国这几年的新能源的发展一直是领先全球,也是可圈可点的地方。

第三,随着能源的转型,由传统能源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转型过程中,我们越发感受到像我们这样的国家具备一个完整的能源产业链有多么重要。

应该说,无论是从材料还是技术装备,中国的能源基本上是用中国自己的产业装备起来,而且中国能源的装备技术材料不仅装备了中国的能源,某种程度上也装备了世界,尤其是以风光为代表的新能源国际市场规模非常可观。

韩文科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高级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我想从四个方面梳理“十四五”能源行业开局两年来的发展主线条:

一是开创“十四五”能源发展的新格局。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与一系列关键政策都在聚焦开创“十四五”能源发展的新格局。国家规划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预计到2030年清洁能源装机达到16亿千瓦的可能性很大。

新格局不止体现在清洁能源发力,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与利用也更加清洁高效。例如绿色开采、数字化煤矿、油田用新能源驱动采油采气等等。在能源消费侧,很多高耗能产业都发布了碳达峰相关目标规划,积极顺应能源结构转变转型的趋势。

二是以“双碳”为重点,政策具有系统性,将各个规划环节打通,互相衔接,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形成内在的合力。

三是保民生、保供、保安全。保民生既需要有政策措施,也需要物质基础。例如储备的库存,煤炭的生产能力提升,对于保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应对地缘政治的变化,应对全球危机。推动能源发展离不开确保能源的共同安全,这就需要国际合作来实现。

2、“十四五”未来三年如何增强并保障能源安全?

孙贤胜 中国石油经研院原院长、国际能源论坛前秘书长:

一是要继续以双碳为中心,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二是逐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融合,按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阶段性目标。

三是继续抓好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过程需要技术创新,包括未来能源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

四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各种资源协调融合发展,努力发挥能源的大宗商品作用,同时继续推动国内的体制机制的变革与创新,为新能源体系破冰保驾护航。

3、能源行业如何平衡能源安全与低碳化趋势?

孙贤胜 中国石油经研院原院长、国际能源论坛前秘书长: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为我们能源产业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新型能源体系不仅仅是把新能源的比例提高,更是一个综合平衡的体系,既考虑到了能源的供应,也考虑到低碳,还要考虑平衡经济发展,将此前提出的“能源不可能三角”(清洁、稳定和廉价)变成可能。

4、推动新型能源体系与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与难点何在?

韩文科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高级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产业品牌研究与传播中心主任:

新型的能源体系,意味着在2060年清洁能源占比占80%以上,所以按部就班的转变难以如期实现目标,能源产业必须要有一些跳跃。新型能源体系涵盖着深刻的变革,要有一些思想的转变。

第一个难点,双碳驱动下,分布式、虚拟电厂等许多新技术、新业态涌现,如何去引导和适应产业发展,如何更好和双碳趋势结合起来。

第二个难点,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的电力系统要与双碳结合起来,就要大量地改变过去的设计、生产、施工等标准体系和方式。

第三个难点,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的能源体系在十年内的碳达峰阶段,如何与现有的发展体系更好地结合起来,既要做得好,又不能搞运动式减碳,又不要影响经济发展。

能源的转型也是理念的转型,如何掌握节奏,拿捏好分寸,政府和能源产业主体负责人既要有担当,也要有能力和技巧。

5、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哪些方面的科技创新?

周文 中国核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北京雷蒙赛博核装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技术官:

核能是传统能源,但有很多特点符合新的能源特征。一方面,核能是零碳能源,可以对我国家低碳发展作出很大贡献;另一方面,新型能源体系是多种能源的合理匹配,让各种能源发挥各自特点,优化组合起来。

谈起科技创新,我国核电装备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目前我国三代核电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87%。

我想强调的是,能源装备一定要在市场上站得住,否则企业经营无法持续,科技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6、2023年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面临哪些新挑战与新机遇?

孙贤胜 中国石油经研院原院长、国际能源论坛前秘书长:

我想谈五大挑战,三大机遇:

第一个挑战是努力平衡气候变化、能源低碳转型和GDP经济发展的三角,找到融合点,实现最优化。

第二个挑战是面对国内外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市场波动等做到保证能源平稳供应。

第三个挑战是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技术,特别在CCUS、氢能、高端制造、储能等。

第四个挑战是产业结构调整与低碳转型带来的人才与就业问题。

第五个挑战是资源高效利用与投入平衡。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设备改造、技术人员培训等的投入与产出需要平衡好。

第一个机遇是消费复苏带来经济反弹。

第二个机遇是新的政策会推出,鼓励、指导在双碳目标下产业结构如何调整。

第三个机遇是为应对潜在风险,保证国内能源安全,化石能源低碳高效绿色的勘探开发生产与利用依然是大有可为的方向。

李冶 国家能源局原监管总监:

新型能源体系的内涵以及基本的特征与过去的能源体系相比,一个较大的变化,除了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变之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能源产业链的制造属性越来越强,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进一步夯实巩固、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产业链。

在能源技术与装备领域,我国企业的优势是提供单机单器的能力很强,某一个产品做得非常好,但是为整个工程成套解决方案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这是既是能源产业努力的方向,其本身也是一个挑战。如果我们把这一点抓住了,不仅将对中国自身实现双碳目标起到重要的物质保障作用,同时也将对全球的能源低碳转型作出巨大贡献。

主持人总结

王进:今天四位专家讲的信息量很大,对过去两年的看法和未来发展趋势观点也表述得很到位。

就本次对话归纳而言:“十四五”开局二年,中国能源发展有成绩,开局良好,但面临国际局势变化、中美冲突、俄乌战争、气候异常等,中国能源安全也面临很大压力,包括能源价格上涨过快、一些地区有序供电、北方少数地方冬季供暖不足等问题。

“十四五”未来三年,期待政府主管部门,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努力,解决挑战,解决问题,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解决了问题就是机遇,也是商业机遇。有挑战才有机遇,我们的企业家们,不能躺平,无论是传统能源清洁化应用,还是在新能源蓬勃发展,以及各种能源综合利用,能源行业将诞生非常多的商业机遇,大家加油,继续努力,国家能源安全需要大家贡献力量,也一定能孵化出更多的大企业、大企业家。

(责任编辑:加贺)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贵州聚焦“年货、年礼和年味”打造新 ...

  • 江西省南丰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节前 ...

  • 以质为道 积量致远——2022年度 ...

  • 中国年,喝习酒

  • 浙“丽”话食安小课堂——蜂蜜

最新新闻